極目新聞記者 謝茂
2月15日,一段云南昆明的大爺大媽用嘴剝蠶豆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視頻拍攝者介紹,這些蠶豆會送到冷庫待出售。2月17日,附近居民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當地老人剝蠶豆已經有多年,用指甲剝太久會造成傷害,老人們用牙咬一下外殼后用手擠出蠶豆。
網傳視頻中,一群大爺大媽圍坐在一個小凳子旁,凳子上擺放著兩個盆,大盆中放著帶殼的蠶豆,中間小盆里則是去殼的。大爺大媽雙手齊上陣,不斷從大盆中挑出蠶豆,放入口中咬一下,然后在中間的小盆中擠出豆子,外殼則丟棄在地上,地上堆積了厚厚一層外殼。不少網友看了視頻后調侃稱:“這些都是‘進口蠶豆’”“難道無骨雞爪也是這么生產的嘛”,還有不少網友擔心這樣加工蠶豆的衛生問題。
視頻拍攝者陳女士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她就住在附近,以前也都知道老人們用嘴剝蠶豆,最近因為看到老人剝的速度非???,便拍了下來。她表示,老人剝了的蠶豆會被送去冷庫或者做成小零食,很多東西只能眼不見為凈,這些老人也不容易。
記者了解到,視頻中的一幕發生在昆明市宜良縣,附近多位商戶向記者證實確實經常有老人在當地剝蠶豆,但剝好以后做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附近居民王先生(化姓)告訴記者,這些老人都是附近村里的,而蠶豆通常是由外地的貨車運來,會有人接下部分蠶豆,然后通知周邊的老人前來剝殼。老人剝蠶豆是按重量算錢的,通常一位老人一天能掙幾十上百元,這樣的生意在當地已經有多年了。
“最開始老人是用指甲剝,但剝久了對手指和指甲都有傷害,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導致指甲脫落。”王先生說,老人們會用牙咬一下外殼后,再用手將里面的豆子擠出,不會在嘴里停留多久,更不會嚼,剝好的蠶豆會有人來收,具體用途如何他并不清楚。
記者就此咨詢宜良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需要由相關科室了解詳情后回復,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