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古樓街道花園社區居委會成了“職場紅娘”。通訊員 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陶輝)近年來,在“人求事”和“事找人”之間,鄂州市古樓街道花園社區居委會成了企業和求職者的橋梁,擔起職場中介的責任,被當地人親切的稱呼為“職場紅娘”。
密織宣傳網,就業信息“進村入戶”
2月16日,記者走進社區服務大廳,廳內的LED顯示屏格外引人注意,屏幕上滾動播放著各大企業用工信息,同時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除社區大屏外,社區通過樓道公告欄張貼通知、入戶發放宣傳資料,以及居民微信群發消息等方式,使轄區內失業人員充分理解政策,及時知曉各類招聘信息。
張貼通知。通訊員 供圖
葉菲是該社區負責就業工作專員,也是社區多個微信群的“群主”,她剛剛發完鄂城區春風行動的招聘信息后,就有不少人主動加她微信,“招聘信息一發,群里未必熱鬧,但私信卻不少。”葉菲告訴記者,除了發布一些招聘信息之外,平常在群里還會發布一些就業創業政策。
轄區居民明女士是創業政策的受益者,2020年,由于受疫情影響,明女士開了十來年的文具店面臨關停的危險,在得知相關政策的后,明女士主動聯系社區,在社區的幫助下,她順利的拿到了十余萬元的創業無息貸款,店子得以“起死回生”。
“真是太感謝了,要不是看到社區發布的相關政策,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明女士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搭建就業課堂,居民端上“技能飯碗”
鄂州市古樓街道花園社區主任曹敏介紹,再就業工作是該社區的一項重要工作。
月嫂培訓。通訊員 供圖
為鼓勵轄區內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新,針對轄區內適齡人員、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愿的失業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積極推薦下崗職工參加就業局提供的免費舉辦的創業培訓、業務培訓以及招聘會。
前些年,居民肖女士常年在外務工,由于家庭變故,去年開始決定就在本市就業。由于無一技之長,肖女士在前期找工作的過程中,并不是很順利。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她的具體情況后,建議她參加技能培訓,經過一番比較后,她選擇了育嬰師培訓。
“培訓老師講的很細致專業,我很快就上崗了,目前收入不錯。”肖女士告訴記者。
據了解,2021年花園社區組織轄區內有失業登記信息以及有求職或培訓意愿的居民參加叉車、月嫂、烘焙等就業技能免費培訓共25人,提高了下崗失業人員就業知識、技能、就業空間,以及居民的職業技能素質和就業能力。
主動“出擊”,向用人單位輸送“勞力”
曹敏介紹說,社區內因企業破產而失業的居民,以及某些原因沒能就業的居民,大多已經四五十歲,他們想再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比較困難。
叉車培訓開班。通訊員 供圖
為提高社區居民的就業率,近年來,社區成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居委會主動聯系用工單位、雇主,為求職居民“牽線搭橋”。
“居委會準備了一個《用工介紹登記冊》,專門記錄招工信息以及希望通過居委會找到工作的居民信息。”曹敏說。
在近幾天的大型招聘會上,社區工作人員忙得腳不沾地,他們來回跑動于各個企業招聘臺,幫轄區居民投遞簡歷。
《用工介紹登記冊》清楚介紹了居民的特長、特點,企業可以清晰了解“求職者”的具體情況。
居民方先生說:“最近招聘會不少,不可能每次都到下場,社區這種‘打包式’推介,幫我們節省了不少時間,不用出門就把工作找了。”
據了解,通過社區工作人員主動聯系,目前,已有10余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
企業上門找“紅娘”要人,招工可靠又省事
居委會的這項舉措,方便了用工單位、雇主和求職居民。不少用工單位、家政雇主了解到花園社區居委會的“能耐”后,紛紛前來發布招工信息。不少居民也在“用工介紹登記本”上登記求職意向、待遇要求及其他個人信息。
宣傳發布招工信息。通訊員 供圖
據介紹,2020年以來,居委會為不少居民介紹了工作,幫他們緩解了生活困難,部分居民干了幾年居委會介紹的工作后,有了技能和門路就自主創業了,如今收入可觀。
不少用人單位認為,委托居委會“代招工”,不僅節省了時間,降低了招聘成本,而且推薦的人員可靠、很實用。
湖北親人勞務公司老板是花園社區居民,幾年前他成立了勞務派遣公司,他告訴記者,通過與社區聯系,每年公司向各大企業輸送的本地工人近百人。
一家企業人事經理胡先生說,通過社區居委會招人,企業不僅可以節約成本,員工也較穩定。
據了解,花園社區現有常住戶4868戶,常住人口17002人。“目前轄區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人員2512人,已實現就業 2465人,就業率 98%,社區內無‘零就業’家庭,無長期失業人員。”曹敏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