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岳陽市臨湘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力推進河(湖)長制工作,聚焦水污染防治攻堅,加大水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力度、提升河湖安全保障能力,實現了生態環境改善與經濟社會發展互促共進,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獲得省政府真抓實干督查激勵獎。
在過去,黃蓋湖湖面源污染嚴重,水質經常在Ⅳ類以下,由成千上萬竹竿、圍欄、網箱組成的“迷魂陣”,將湖面分割得支離破碎,魚類資源退化嚴重,越冬候鳥食不果腹,被網具纏繞致死致殘屢見不鮮。
黃蓋鎮居民熊乾堂:“以前在湖上很多圍網養魚、打漁的人,湖水都是渾濁的,那些被破壞的水草浮在水面上被太陽一曬,發出難聞的氣味。不僅水質不好,那些放流的魚苗還沒長大就被捕光了,像一些候鳥,都看不到。”
開展治理生態環境、河(湖)長制工作以來,我市堅持把修復保護河湖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集中市、鎮、村三級河(湖)長力量保護水環境。近年來,我市拆除黃蓋湖流域矮圍201處、網圍9636畝、網箱6800口、“空心房”及違章建筑467棟9.1萬平方米,全面落實了禁捕退捕和漁民轉產轉業。關停境內長江非法砂石碼頭17個、渡口13道,立案查處各類水事違法行為24起,全面整合水利、氣象、水文、交通、應急等部門資源,建成運行臨湘市智慧河湖管理中心,構建了“天上看、岸上管、水上巡、網絡監測分析”的全方位監管格局,提高了管理實效。
黃蓋鎮居民熊乾堂:“現在我們黃蓋湖的環境好了,水清了,魚多了,捕撈的漁船沒有了,岸線變漂亮了。到了冬天,許多天鵝、大雁、一些不知名的候鳥都在這里過冬。”
水變清了,岸線變綠了,環境變得更美了。近年來,我市通過河(湖)長制工作落實,對岸線造林7471畝,完成全線生態復綠,打造“最美長江岸線”,同時與對岸湖北省赤壁市統一標準,聯防聯治,建立聯合執法工作站,確保了環湖巡查、執法全覆蓋。
河長聯絡員劉信志:“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堅持“水陸同治、綜合施治、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鞏固管護成效,全方位開展水質提升行動。”
近年來,我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加快推進濱江傳統化工企業整體搬遷退出和轉型升級,破局“化工圍江”,統籌實施園區污水處理廠提質改造、雨污分流管網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環境承載力。同時對全市426個養殖企業全部落實養殖糞污和尾水無害化治理,積極投入運營年產5萬噸級有機肥集中糞污處理工程,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建成集鎮污水處理廠22座、邊遠村組污水處理設施17處。啟動城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推進生活污水達標排放。通過持之以恒系統治水,境內江河湖庫水質逐年改善,碧波蕩漾、候鳥歡歌的秀美景觀成為臨湘嶄新的生態名片。
市水利局局長姚維:“在做好環境治理的同時,我們也要把水情作為最大的市情、水勢作為最大的優勢,發展沿水經濟,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促進綠色生態與經濟共同發展。”
環境好了,經濟發展更有動力。我市將沿白云湖-長安河-源潭河-黃蓋湖-長江水系主軸,精心打造浮標小鎮、國際垂釣中心、茶園綜合體、臨湘塔生態文化公園、黃蓋湖濕地公園等節點,并充分發揮通江達海優勢,深度融入雙循環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積極推進臨湘市鴨欄港提質升級,打造中南地區重要集散中心,為濱江產業區承接先進制造等大進大出產業項目提供航運物流保障,形成了游釣、茶葉、文旅等親水特色產業帶,促進了沿線經濟社會綠色、生態、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