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閃
通訊員 朱世坤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印發了《關于2021年度“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復核工作情況的通報》,決定保留3802個村(社區)“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鄉村振興定點幫扶村——利川市團堡鎮野貓水村通過復核。
據了解,近年來,野貓水村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不斷夯實鄉村社會治理基礎,把民主法治建設與基層組織建設、制度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有機結合,依法實行村民自治,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制度化、法治化保障。
多種形式弘揚法治理念,通過大喇叭廣播、懸掛橫幅、墻體標語等形式,大力宣傳法律法規。推進村法律工作室建設,完善村法律顧問服務機制,每年組織律師送法進村,發放法律宣傳資料、上法治輔導課、設立法律咨詢臺,向群眾普及、宣傳、解答《憲法》《民法典》《土地法》等方面的法律知識,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建設“農家書屋”,購買法律書籍,滿足農民群眾學習法律需求,提高群眾的法律素養。
將統一制作的80幅法治楹聯懸掛在村民屋前大門兩旁,形成法治楹聯一條街,為村民吹來陣陣法治新風。“民聲于耳鄉梓同奔富裕,國法在心村民共譜和諧”“依規經營生意興隆,守法致富財源廣進”“公平公正門庭興旺祥云卷,合理合情宅第向陽瑞氣生”等楹聯,將法治精神與楹聯藝術形式完美結合,激發了廣大村民學法、守法、護法的熱情。
以村支“兩委”干部、網格員、治安積極分子為骨干,組建了義務巡邏隊,在村道重要路口安裝了監控攝像頭,讓群眾感受到“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安全感。樹立守法標桿,將黨員依法選舉、不打牌賭博、不上訪滋事、不搞封建迷信等納入黨員積極分子積分制管理,提升黨員法治意識,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開展“治安聯防、糾紛聯調、平安聯創、困難聯幫、服務聯心、發展聯手”活動,綜合運用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方式,實現矛盾糾紛全化解。完善居民自治,制定了《野貓水村村規民約》。采取家庭申報、村民互評和村委會推薦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以“倡導家庭美德 共育文明新風”為主題的“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30戶家庭獲評。
認真貫徹落實“楓橋經驗”精神,全面加強人民調解工作,組建由村支“兩委”干部、駐村干部、網格員、鄉賢能人組成的村民調解委員會,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良好態勢。健全矛盾糾紛定期排查、民意民情分析、重大矛盾糾紛報告等制度,通過入戶走訪、查擺問題、化解矛盾等舉措,努力將矛盾化解在村組,解決在萌芽狀態。
學政策知黨恩、學法律知敬畏、學美德知榮辱。通過開展多種方式的法律宣傳活動,讓法律走進家家戶戶,使法治思維成為村民習慣,村民的法治意識不斷增強,遵紀守法蔚然成風,全村無大操大辦,無賭博吸毒,無貪污腐敗,無失學兒童,無老人、幼兒和殘疾人被遺棄,無封建迷信活動,無重點上訪人員,無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發生,實現了干群關系融洽、鄰里關系和諧的良好局面。
村和萬事興,人勤百業旺。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創建,不僅使野貓水村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省級生態村”“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范村”“湖北省楹聯文化之村”等各級各類幾十項榮譽,還加快了強村富民的步伐。如今,野貓水村已成為民宿、避暑、康養的打卡地,除了氣候條件好,自然資源好,交通便利好外,人文環境好更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