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還未進駐,已經拿到訂單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投產。”
2月22日,正在建設中的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工人正緊密配合,進行廠房和辦公樓土建施工,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2021年3月20日,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首批項目集中開工。眼下,基地建設正馬不停蹄,今年首批8個項目將建成投產,向著“中國車、湖北造”的目標奮進。
軌道車,黃陂造
60%的武漢地鐵車廂,來自位于黃陂的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
2014年5月,首列地鐵列車“木蘭號”在武漢中車長客軌道車輛裝備有限公司下線,標志著“武漢地鐵”實現武漢造。此后,黃陂初步形成軌道交通產業集群。2020年8月,黃陂區會同武漢地鐵集團,啟動武漢軌道交通產業創新基地建設,基地規劃面積33.6平方公里,集中布局軌道交通智能裝備、智慧維保、工程裝備、企業總部、技術培訓服務、展示觀光體驗全產業鏈,打造千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發展新園區。
2021年3月,基地首批12個項目開工建設,投資156億元。截至目前,基地已引進中鐵磁浮、中企重科等18家上游原材料、工程裝備企業,中車長客、南京尼康等23家中游整車及配件制造、牽引通訊企業,百川智能、成都鐵山等下游維修保養企業。
企業可拎包入駐
武漢軌道交通智造園內,工程建設正快馬揚鞭。
2021年11月,武漢軌道交通智造園啟動建設。僅4個月時間,已進入建設收尾階段,預計3月中旬前廠房和綜合樓全部封頂。園區占地103畝,高標準廠房面積達11萬平方米,采用定制化建設方式,為入駐企業量身打造生產廠房,還配有辦公、宿舍、食堂等功能區1.6萬平方米,企業可直接拎包入駐,快速投產見效。
“2月14日,我們的工人就已全部到崗,開足馬力建設。”項目投資方盤龍交投總工程師任凱稱,目前,武漢康尼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武漢朗進科技有限公司、三峰透平(武漢)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業已簽訂入駐協議,總投資34.1億元,投產后年產值將達38.9億元。入駐企業均為軌道交通制造空調、風機、屏蔽門等配套設備頭部企業,“部分企業還未進駐,已經拿到訂單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投產。”
據悉,今年5月底,企業將集體進駐投產。來來,武漢軌道交通智造園將持續擴大園區投資規模。
以商招商 帶來磁場效應
以龍頭企業武漢地鐵集團和中車長客為依托,基地持續帶來出磁場效應。
走進山河智能華中區域高端裝備制造基地,五臺待售的旋挖鉆機在園區內一字排開,威武霸氣。
山河智能,是國內地下工程裝備龍頭企業。基地總投資約10億人民幣,用地50畝,規劃包括軌道交通工程裝備、液壓件研發生產及銷售等業務板塊,投產后,年營業額預計約10億元。
“簡單來說,基地將成為山河智能工程裝備的大型‘4S店’。”基地項目負責人易衛球介紹,基地為山河智能自買自建,將承擔起整個華中區域的零配件生產、裝備維修、市場營銷等工作。目前,辦公樓和兩座廠房已經封頂,預計今年底將建成投產。
記者在中車長客看到,目前,中車長客三期廠房主體結構也已完工,進入裝修安裝階段,建成后主要用于維修和部分零部件生產。據悉,中車長客將以基地為依托,進一步發揮中車長客的集團優勢,由生產商向服務商轉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磊 通訊員 邱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