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清晨,裝滿新鮮蔬菜的配送車從 益陽市安化縣奎溪鎮新龍村蔬菜配送站出發,運往縣內超市、食堂、餐館等定點單位;該村紅薯加工廠的工人們正熟練地將加工好的紅薯產品打包,通過物流發往各地。新龍村生產的紅薯產品和培育的大棚蔬菜,因品種新鮮豐富、口感好、走俏市場,深受顧客滿意。
(蔬菜配送車正在新龍村大棚蔬菜基地裝運新鮮蔬菜)
新龍村位于安化縣西部,長期以來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原因,經濟發展緩慢,人均收入一直處于中低水平,一度被評為國家級貧困村。據了解,近年來,該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流轉土地整合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探索出“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村社聯合”產業模式,實現村集體經濟從2019年脫貧摘帽之前的2000多元到2021年收入達16.55萬元的華麗“嬗變”,書寫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畫卷,不僅摘去了貧困村的帽子,也讓這個偏遠小山村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大棚蔬菜和紅薯種植加工產業,是新龍村大力發展的特色產業。一方面,該村投入300萬元開展大棚蔬菜種植,集中連片建成大棚蔬菜30畝,主要種植水果黃瓜、紫玲茄子、長研清香辣椒、西瓜、香瓜、絲瓜等蔬菜品種,并派專人到湖南農業大學學習設施大棚蔬菜栽培技術;建成儲藏量40噸冷藏庫;配套建成水肥一體化等現代灌溉設備;建立蔬菜配送站面向縣內超市、食堂、餐館定點銷售蔬菜。2021年,該村大棚蔬菜實現畝均年產值2萬元以上,實現蔬菜配送收入210多萬元,盈利13萬元;解決常年就業人員9人、臨時就業人員58人,常年就業人員人均年收入達3萬元以上、臨時就業人員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新龍村大棚蔬菜基地培育的長研清香辣椒長勢喜人)
另一方面,該村還大力發展種植加工產業,通過申請注冊“薯嫂”商標,擴建紅薯加工生產廠房,促進紅薯生產實現全程半機械化和品牌提質升級;在全村推行因戶施策,針對有土地、有勞力的農戶,采取免費為農戶提供技術和保底收購等方式,發動村民開展紅薯種植;對于有土地、無勞力的農戶,采取集中流轉土地給合作社耕種的方式,實現規模種植促民增收。2021年,全村種植紅薯250畝,其中合作社集中耕種150畝、簽約78戶農戶種植100畝;紅薯種植加工總產值150多萬元,盈利12萬元;78戶參與紅薯種植的農戶每戶年增收1萬多元;紅薯加工產業還解決縣易地搬遷安置區就業34人,人均年增收8000元。
(新龍村紅薯加工廠工人正對紅薯加工產品裝袋)
在大棚蔬菜和紅薯種植加工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新龍村還立足村情實際,在電子加工和森林康養產業上多點發力,使村集體經濟富起來、群眾口袋“鼓”起來、村民笑容“甜”起來。一方面,該村通過主打“鄉情”牌,采取三年不付租金的優惠政策,引進本村在外經商能人返鄉,利用村辦公樓地下室開辦電子加工廠,不僅盤活了村內閑置集體資產,還讓本村30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月平均增收3000余元,極大提高了村民收獲感、幸福感、滿意感;另一方面,2021年,成功引進“東方關愛”六步溪森林康養驛站項目落地該村,該項目預投資6.7億元人民幣,預計項目實施完成后,能吸引大量外來人員來村觀光旅游、療養消費。
據新龍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龔輝介紹,村里近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也有了一定產業基礎,但各項發展均在起步階段,該村接下來將根據村情實際,通過不斷探索、提質、擴規,計劃一年內建設完成50畝設施蔬菜大棚,建設更新2條紅薯加工生產線,建設完成100噸冷藏庫;計劃三年內完成全村80%的土地流轉整合;力爭2024年底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達一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