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多日,接連的幾場春雪,讓家鄉(xiāng)益陽市桃江這座竹城的寒意與年味依舊彌漫。這幾日,我正好在桃江縣委宣傳部跟班學習,有幸跟隨桃江縣新聞中心勝財主任前往縣融媒體中心參觀見學。
短暫的半天參觀,卻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讓我品味到了這份濃濃年味下的喜慶與希望。從政府大樓繞過新修建的金盆廣場,融媒體中心幾個大字便赫然眼前,一幢嶄新的大樓讓人眼前一亮。相較曾偏居城鎮(zhèn)西南一隅的舊址,此時的融媒體中心充滿活力。
步入敞亮的大堂,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排排榮譽長廊,“2021年度突出貢獻獎”“2021年融媒老黃牛”“2021年業(yè)務精英”等一張張朝氣蓬勃的媒體人,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種新聞人的激情與速度。在融媒體中心吳建平主任的熱情接待之下,開啟了我的一次參觀之旅。我們首先參觀了中心的新聞部,一位位年輕的新聞人正聚精會神地在電腦前忙碌著,啪啪的鍵盤聲,此刻成為了中心最曼妙的音符。
隨著樓梯而上,映入眼簾的便是布滿整面墻的新聞工作者的要求,一個個鮮紅的大字,散發(fā)著時代氣息,承載著使命和熱忱。同時,深深地雋刻在了我的心里“高舉旗幟,成風化人”。往里走,各式的演播室、導播臺、化妝間、制作中心……依據(jù)其功能劃分區(qū)域十分明確,嶄新的設備、精湛的業(yè)務、專心專業(yè)的人員共同構筑起了這個被稱為益陽地區(qū)最具實力的縣級融媒體。
“作為基層黨媒,我們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充分發(fā)揮融媒體的優(yōu)勢和作用,更好地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打通宣傳工作‘最后一公里’。”建平主任滿臉笑容,溫文爾雅。“講好桃江故事,傳遞桃江聲音,就是我們融媒體中心的職責所在。2021年,我們實現(xiàn)全方位第一時間‘立體發(fā)聲’,形成矩陣傳播、全平臺覆蓋,共播發(fā)電視新聞3200多條,新聞信息15000多條,新媒體發(fā)稿1800多條 ”建平主任一邊帶著我們參觀,一邊介紹著融媒體中心的工作情況。
“上周五受領任務,從腳本撰寫到拍攝制作,三天就基本成型。”臨近結束時,我們來到了二樓的影視制作中心,正好觀看了一部剛剛制作完成的《真抓實干在桃江》的宣傳匯報片。我已然被這部宣傳片給震撼到了,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是不曾想這樣一部極具水準的宣傳片,是出自一個縣級融媒體之手。
一圈下來,讓我倍感興奮。也許是為家鄉(xiāng)的融媒體人高興,也許是為家鄉(xiāng)的變化而高興,可能更多的是因為自己作為一名準媒體人,內心深處憧憬著的希望吧!記得大三那年,曾經參觀過陜西電視臺,作為一個省級媒體單位,卻處在南郊偏遠一角,不少的“硬件”亦不過如此。相比之下,這樣的一個縣級融媒體卻在城區(qū)恍如新生。此等新生,想來既得益于習近平主席提出的“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更得益于有著這么一批批扎根一線,深耕一線的桃江融媒人的不懈努力與追求。
雨雪未曾停歇,寒冷讓人有些許模糊了季節(jié)。然而此刻,卻讓我真正感受到了桃江融媒的“激情”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