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藝馨 鄭彧
“第一次上臺時,緊張得直哆嗦,現在能夠自由發揮了。”近日,談及在當地“青年干部成長營”的成長經歷,恩施市白果鄉青年干部感觸頗深。
在恩施市,干部隊伍年輕化步伐加快,一大批“90后”甚至“95后”走上工作崗位。這些“后浪”從家門進校門、從校門進機關,如何讓他們盡快轉變角色,成長為合格的人民公仆?去年以來,恩施市白果鄉結合35歲青年干部占比將近一半的實際情況,開辦“青年干部成長營”,探索青年干部培育“2.0版”。
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
“在口頭上談學習絕對不行,定期座談匯報交流,必須真正沉下心來,做到學思踐悟。”2月23日,1994年出生的白果鄉綜治中心工作人員周小曼坦言,作為“青年干部成長營”的一員,她有壓力更有動力。集體徒步、學習茶藝、座談交流……她坦言,“青年干部成長營”是“加油站”“充電樁”。
“青年干部成長營”按照“分級分類、突出重點、按需施教”等三個原則,錘煉青年干部“立志氣、樹正氣、增底氣、接地氣、聚人氣、有勇氣”等六種氣魄,通過“青閱讀”“青論壇”“青活力”“青課堂”“青實踐”等五類活動,提升青年干部綜合能力。
“以‘青課堂’為例,青年干部輪流‘坐莊’,結合工作實際給大家‘上課’。”白果鄉黨委副書記邱實介紹,這倒逼著主講人主動、深入、全面思考。
此次“青年成長營”海以杭州對口援建的兩河口生態農場為教育實踐基地,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鄉機關青年干部與兩河口村陽昌隆組34戶農戶“一對多”結對,青年干部著力在人居環境整治、民宿改造、產業發展上進行引導,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起來。
少了“書生氣”,多了“泥土味”
2019年,1992年出生的徐荔通過公務員招考到白果鄉。
第一項工作任務是去駐村。兩河口村陽昌隆組生態宜居、風景秀麗、資源富集,爭取到浙商證券在這里援建生態農場項目。統籌協調項目建設,成為徐荔的重點工作內容之一。
“項目到底行不行?”“沒地了怎么辦?”“到底能有多少收入?”面對群眾一個又一個問題,徐荔一時答不上來,吃了不少閉門羹。
熟悉村情民意,逐一破解難題。“青年干部成長營”的傳幫帶老師和徐荔一起反復入戶走訪,帶著群眾去“吃旅游飯”的盛家壩二官寨村等地參觀,列出一項項增收項目算“經濟賬”,讓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三年過去了,徐荔身上的“書生氣”少了,“泥土味”濃了,成長為鄉村振興辦主任;陽昌隆也成為一個集生態農業、休閑度假、田園生態居住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旅游體驗中心,前來休閑旅游的人絡繹不絕。
現在,出生于1993年的青年干部袁李接過鄉村振興“接力棒”,駐村跟班鍛煉,由傳幫帶老師“一對一”指導。他介紹,陽昌隆生態農場周邊20多農戶正在按照徽派建筑風格進行特色民居改造,在這里仿佛置身于“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小鎮。
“一方面壓擔子,一方面教方法。”同為90后的白果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譚秋曦表示,經過“青年干部成長營”淬煉,讓人人都成為“尖兵”。
答卷在群眾臉上
“我們有優勢,有的信訪對象的孩子或孫子和我們年齡相仿。”出生于1992年的信訪辦工作人員劉月說,溝通起來沒什么障礙。
一名老年人因家庭糾紛演變為住房問題長期信訪。劉月等一班人反復研究、爭取政策,為老人解決了住房問題。
現在,老人認下了這個“孫女”,有什么悄悄話都和劉月說。
“青年干部營”按照“一名領導班子成員+兩名青年干部”負責一件信訪積案化解,找準問題,對癥下藥。2021年以來,全鄉成功化解了4起信訪積案。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白果鄉組織委員甘聲鳴說,青年干部多經事、多干事,自然能成長、成熟。
“干部都在干,我們也要動。” 2月15日,一群青年干部在龍潭壩村開展“四清四整”志愿服務活動,贏得群眾點贊。村民龍仲奎、熊章鵬從家里拿著火鉗、掃帚主動加入進來,清掃道路、清理枯葉、清除雜草、拾撿垃圾,共同維護美麗家園。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正是長見識、開眼界的“煉丹爐”。耐心聽取群眾訴求、背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前去接種新冠疫苗……笑容綻放在群眾臉上,這些看似平常小事,讓青年力量有效凝聚、干群關系持續密切。
“讓青年干部快速成長,形成合力,推動發展。”白果鄉黨委書記彭欽釗說,青春逐夢正當時,“青年干部營”28名成員已有4人被選調到市直單位工作,5人在鄉黨政辦主任、鄉村振興辦主任等重要中層干部崗位上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