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董淑健
通訊員 朱建海 張清
視頻剪輯 馬星翔
“城里人買馬蹄都喜歡買大個兒的,這些小的沒人買,我們只好拿去喂牛了,看看,多好的馬蹄!”27日上午,湖北省團風縣方高坪鎮趙灣村村民鄭張燕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她家今年種了7畝馬蹄,只挖了3畝,還有一多半沒賣出去。
馬蹄的學名叫荸薺,團風縣是與孝感、沙洋、枝江并列的四大湖北省四大荸薺產區之一,且是四大產區中唯一的國家級地理標志產品。
與鄭張燕家隔壁的58歲農民鄭德愛夫妻倆也在院子里曬馬蹄,鄭德愛說,往年這個時候我們村的馬蹄都賣得差不多了,而且價格高,每公斤賣到5塊多,今年由于下雨多,無法到田里挖,挖了也不好賣,加上近期馬蹄主要銷售地的武漢市又在鬧疫情,就耽擱下來了,現在每公斤3元都賣不出去。老鄭說,前幾天雨水節氣過了,意味著下一步會有很多的陰雨天氣,春雨一下馬蹄會發芽,表面也會變黑,看相差就賣不出好價。
方高坪鎮農技站站長鄭仁義介紹,作為團風縣馬蹄的主產區,方高坪鎮種植馬蹄的歷史超過400年。方高坪一帶的氣候、土壤都適合種馬蹄,當地老百姓也一直有種馬蹄的習慣,種的馬蹄個大皮薄,肉厚水多,口感好且顏值高。去年方高填坪鎮種了6000多畝,占團風縣總產量的七成,全縣總產量2萬余噸,因疫情影響,加上前段雨水正趕上主銷期,影響了銷售。
方高坪鎮副鎮長謝思武說,眼下全鎮仍有數千噸荸薺滯銷,目前鎮里正與縣里有關部門一起想辦法擴大銷路,包括電商銷售,并加大收貯力度以及深加工等,但仍面臨一定困難。他希望新聞媒體能幫忙呼吁一下,讓更多的武漢市民多吃優質的團風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