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賢誠
北京時間2月27日,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天。據烏克蘭通訊社27日報道,烏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的一條輸氣管道當日凌晨發生爆炸,并引發大火。報道稱,這條輸氣管道是被俄羅斯軍隊炸毀的。
2月27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連線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學者鄭潤宇,解讀俄烏沖突的走向以及對世界的影響。鄭潤宇分析稱,在烏克蘭問題上,俄方占有絕對的軍事優勢,俄方沒想過打一場持久戰。如果戰事升級的話,對全球的破壞性很大。
俄方沒想過打一場持久戰
極目新聞:今天,國內微博熱搜第一的話題是“俄烏大戰的結局會是什么”,您持什么樣的看法?俄烏雙方會陷入一場持久戰嗎?對俄方來說,如果陷入持久戰會有哪些不利的影響?
鄭潤宇:這次戰事,俄羅斯方面經過長期的準備,我們可以看到,俄方的整個軍事部署都是按照既定作戰計劃在一步步推進,也沒有受到烏方太大的阻礙。未來戰事究竟如何,我們任何人都無法作出確切的判斷,只有普京自己知道想要達成什么樣子,他什么時候停止行動,這場戰事才會結束。但可以預見的是,這場戰爭是普京2024年總統大選前的一個重要的政治資本,不可能拖太長時間。西方國家的制裁也都是外圍行為,目前對俄方軍事行動沒有太大的影響。并且,在烏克蘭的問題上,俄方占有絕對的軍事優勢,俄方沒想過打一場持久戰,他的目標是摧毀烏克蘭的軍事設施,達到去軍事化的目的,從目前來看,基本上也已經做到了。
極目新聞:怎么看待俄烏雙方昨天的談判磋商?
鄭潤宇:昨天一個重要的話題就是和談,當然和談沒有達成也是正常的,雙方雖然想談,但都只是把談判作為一個手段,“以談促戰”,烏克蘭方面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一個緩沖,因為此前它的重點軍事設施已經被俄羅斯摧毀得差不多了,需要補充力量。另外,為了防止造成大規模的平民傷害,俄羅斯方面沒有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也限制了俄方的戰斗力,它也需要時間來補充兵力。
若戰事升級對全球破壞性大
極目新聞:針對俄烏沖突,北約方面曾聲稱不會出兵,但隨著戰場態勢的變化,是否有出兵的可能?
鄭潤宇:首先,烏克蘭不是北約國家,如果俄羅斯打過烏克蘭邊界到波蘭,這樣的話,北約肯定是有動作的,但現在北約方面被動的是,它只能做外圍性的援助,沒法給予直接的幫助,各方面來說都不構成這樣的條件。其實,這次戰爭之所以發生,一個很簡單的原因就是,美國總統拜登不會出動兵力開展武力對抗,才構成普京敢于出兵的一個理由。俄羅斯也很清楚,歐洲最怕的就是戰爭,北約方面不會出動軍事力量。
極目新聞:西方多國相繼宣布對俄實施制裁,未來俄羅斯的經濟會受到哪些影響?俄烏沖突,又會對世界產生哪些影響?
鄭潤宇:俄羅斯一旦對烏克蘭開戰,它和西方的關系整個崩盤,以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態度是有分歧的,像德國之前對俄羅斯的態度屬于中立并愿意合作,但由于開戰,德國的態度是很明確的,一旦開戰整個關系就破裂了。現在歐洲和俄羅斯的關系像是退回到類似沙俄時期,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不可逆轉的。現在全世界很多國家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封鎖,目前雖然對它正在進行的戰事情況來說影響不大,但以后的日子可能會越來越困難。并且,歐洲和俄羅斯的經濟捆綁很明顯,如果戰事升級的話,對全球的破壞性很大,這不僅是對世界秩序的破壞,全世界未來也充滿很多未知的變數。
極目新聞:戰爭結束之后,俄方是否會面臨更多來自烏方的民間威脅?
鄭潤宇:這些都在俄羅斯的預判范圍之內,類似的情況以后肯定會多,尤其是西烏克蘭地區的反俄情緒非常強烈,歷史上的沖突也是很慘烈的。經過此次戰爭,可以想見,這些都會遺留下未來沖突的種子,這種民族仇恨一旦形成,不是一天兩天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