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郵量245萬噸——這是鄂州花湖機場開啟貨運功能后的近期目標,意味著它一起步就將搶占國內航空貨運結構制高點。
長江中游鄂州燕磯段岸邊,作為中國現有的240余座民用機場中“獨特的那一座”,這里的與眾不同正在于眼下緊鑼密鼓建設的轉運中心。
有了這一主體鋼結構重達10萬噸以上的超大單體建筑,湖北省即將擁有亞洲第一座、世界第四座航空貨運樞紐,并代表國家參加全球物流競爭。
700多人近一月來奮戰不休
2月27日,天空放晴。登上89米高的空管塔臺眺望,11.89平方公里的開闊地面一覽無余:長3600米、寬45米的東西雙跑道向遠方伸展,即將迎來首架民航大飛機在此起降的試飛階段。
飛行區近400萬平方米,林立一旁的綜合樓、航站樓、貨運站等主體建筑正進行內部裝修,站坪、綠化、水電氣等配套設施開始收尾。距離塔臺不遠處,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獨立投資、建設和運營的轉運中心仍在緊張施工中。
“春節不停工,年后快復工,各工種700多人近一月來奮戰不休。”轉運中心承建方——中天建設集團第六建設公司相關負責人許文飛說,外立面幕墻施工及金屬屋構造層、分揀系統、變壓器、排煙風機等安裝工作在推進中。
幾天后,轉運中心將進入為期約3個月的精裝修階段。“整個項目計劃7月完成首期建筑施工,9月完成分揀設備安裝。”許文飛說。
機場高速一期工程邁入“最后一公里”沖刺階段,計劃3月底實現主體通車。與此同時,機場主要集疏運通道——S203省道的橋梁工程和管廊工程基本完工,道路主線左幅貫通、右幅完成約80%。
首期投用建筑呈“工”字型
作為開年的第一個技術節點,花湖機場2月25日在廣東東莞順利完成模擬機驗證,這是申請實地驗證試飛的必經環節。
“按省指揮部最新調整目標,貨運樞紐機場3月底完成試飛,6月底從客運航站樓開啟國內支線航班,并將于11月底全面開啟貨運功能。”鄂州市委書記孫兵說。
“屆時,轉運中心首期建筑將正式投用,面積約70萬平方米,呈‘工’字形。”順豐公司湖北樞紐項目負責人介紹,投用初期,“工”字形最下方“一橫”靠左的西南指廊,由順豐的戰略合作伙伴租用,靠右的東南指廊主要承擔順豐的國際貨運,這兩端均與海關檢驗有高效便捷的對接。
轉運中心設計方案由中南建筑設計院牽頭,與全球業界頂尖的荷蘭范德蘭德物流公司、美國蘭德龍·布朗航空規劃公司聯手推出。經多輪研討,三方設計了一個可隨貨郵量“生長”的方案:遠期建筑將呈“王”字形,規劃約120萬平方米,這將是未來花湖機場內最顯著的地標建筑。
按設計方案,花湖機場貨郵吞吐量2030年達330萬噸、2045年突破750萬噸。“遠期建筑面積相當于2.4個天河機場T3航站樓。”中南院副總經理劉常明說。
“超級運力”規模空前
“未來的貨運機場將是一座‘不夜城’,白天載客,夜間走貨。”在2021年第四季度全省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視頻拉練活動中,湖北樞紐項目總監張浩說。
他介紹,這座轉運中心投用后,輸送設備總長約 52 公里,設備總量超過2.3萬臺,近期規劃產能每小時28萬件,遠期規劃達每小時116萬件,其“超級運力”將使花湖機場躍升成為亞洲規模空前、自動化程度行業領先的航空貨運樞紐。
“這套設備由順豐和中郵科技合作自主研發,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的快遞物流分揀線。”順豐公司首席運營官許志君在一次推介會上說,轉運中心包含順豐快件處理中心、國際普貨貨站、國際快件處理中心、倉儲、冷庫及合作伙伴專庫等分區,來自國內外的貨物分揀轉運、中轉暫存、分撥存儲和應急保障等多元業務形態可充分融合。
“夜間群降,清晨群起。”湖北國際物流機場公司一位負責人還透露了機場未來的運營模式:順豐航空物流將以花湖機場為核心樞紐,與其在北京、深圳、杭州和成都的區域性機場形成“互動”,構建“1+4”模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夏中華 通訊員 何旭峰 熊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