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楊
烏克蘭國防工業公司2月27日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說,世界上唯一一架安-225運輸機在基輔市附近的戈斯托梅利安東諾夫機場遭俄羅斯軍隊摧毀。據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確認安-225被摧毀。但該飛機是否真的損毀,尚未有定論。安-225是世界上體型最大、起飛重量最大的飛機。專家表示,如果損毀,因為實用性和修復價格等問題,安-225再難重新飛上藍天。
烏克蘭總統確認安-225在戰火中被損毀
2月28日,關于安-225被損毀的消息在中國社交媒體迅速傳播開來。
據新華社報道,烏克蘭國防工業公司2月27日在社交媒體發布消息說,世界上唯一一架安-225運輸機在基輔市附近的戈斯托梅利安東諾夫機場遭俄羅斯軍隊摧毀。但該公司未說明這架飛機被摧毀的具體時間。
隨后,有俄羅斯媒體人反駁,稱俄羅斯軍隊損毀安-225是假消息。
北京時間28日凌晨,安-225飛機的擁有者安東諾夫航天公司在社交平臺上表示,在專家檢查安-225之前,他們無法發布飛機目前的狀況。
航空愛好者陳先生一整晚都輾轉反側,他在為安225的命運擔憂,又心存僥幸,希望這是個假消息。他所在的航空愛好者群從27號開始,群消息猶如“炸鍋”一般響個不停,大家一再追問消息是否屬實,“幾乎所有人都在為安-225揪心。”
據央視新聞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也確認了安-225運輸機被摧毀的消息。
中國航空學會名譽副理事長、航空科技專家張聚恩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安-225是世界上體型最大、起飛重量最大的飛機。他在撰寫的公眾號文章《為永遠失去的安225哭泣》中稱,安-225是人類迄今創造的最偉大的航空奇跡之一,也是僅有和僅存一架的絕世珍品。
為美蘇航天競賽而生的航天飛機轉運機
根據公開資料,安-225運輸機制造于蘇聯時期,于1988年12月完成首次試飛,機長84米,翼展88.4米,高18.1米,由6臺發動機提供動力,最大載重量250噸,起飛重量能達到640噸。研制這架巨型飛機的目的是運輸大型航天設備,如火箭零部件和航天飛機零部件,其頂部可搭載“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安-225是在蘇聯解體前夕制造的,蘇聯為了他們的暴風雪號航天飛機轉場專門研制的一個運載飛機,所以安225大部分流傳于世的照片,都是大飛機上拖了一架航天飛機。”張聚恩表示,安225建造之時,美國與蘇聯之間正在進行航天競爭。蘇聯就走了航天飛機這條道路。美國當時也在制造航天飛機,但因為航天需要巨大的財力支持,美國曾制造過幾架。但后來航天飛機由于事故頻發,連續出過三次惡性的災難,就退出了歷史舞臺,“我曾經去俄羅斯訪問時見過暴風雪號航天飛機,它已經殘破不堪了。”
蘇聯解體之后,烏克蘭繼承了安東諾夫航天公司,但安-225一度被束之高閣。“在閑置多年之后,安-225在本世紀初被修復了,并且對設備做了一些更新。”張聚恩稱。
資深媒體人、軍事愛好者鐘亮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安-225對機場跑道、配套、平時的維護保養等都是很大的挑戰,“目前,國內能滿足它起降的機場不過百分之一左右,國內唯一批準可以起降這架飛機的是石家莊國際機場,4F級別的機場才能起降安-225,國內目前也就十幾個。”
安-225運輸機曾來中國運送抗疫物資
安-225可能損毀的消息傳來,航空愛好者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悼念。網友“搭波意”稱:“沒想到一月份天津一別,竟是永訣……這架飛機本身存在的意義,其實已經遠超它自身提供的運載能力了。”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各國對遠距離運送醫療物資的迫切需要,安-225曾成為國際空運的“香餑餑”。據公開資料,從中國滿載醫療物資的安-225運輸機曾于2020年4月11日完成了疫情期間往來中國的首飛,從中國采購的1050立方米抗疫物資運抵波蘭。其后,安-225又返回中國,于4月19日將法國政府訂購的醫療物資運抵巴黎;4月27日又將德國政府訂購的1000萬個口罩運抵萊比錫哈勒機場。今年1月22日,安-225也曾在天津降落,運送防疫物資出境
“安225若損毀對航空運輸業是一次重創,”航空愛好者奶茶說:“可能會有很多大件物品因為安-225的損毀而不能走空運,只能走海運了。全球第二大的運輸機安124最大起飛重量是405噸,而安225作為第一大運輸機起飛重量達到了640噸,之間直接相差235噸,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戰火中受損修復需30億美元
“這個飛機真的是人類工業文明時代的巔峰之作,被毀了很可惜。”鐘亮認為,雖然可惜,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來說,這個飛機還是欠缺的,“從1988年到現在,無論是設計壽命還是使用壽命都快到期了,最好的結局是去博物館展覽,可惜不幸毀于戰火。安-225當初從研發到生產時間都非常緊張,后面僅是對安-124的機體進行了一些修改。蘇聯有強大的工業整合能力,所以做是做出來了,但是油耗大,風阻不小,起降要求高。”
安-225被損毀之后是否能修復?張聚恩表示,就實用性和造價而言,修復很難,“主要還是看他毀傷的部位,如果是結構性毀傷,要修起來就非常難了,要花很多錢,動不動就要上億甚至數億的經費。但是如果是外部的輕微損傷,雖然花費不會特別巨大,但就烏克蘭的國力而言,俄羅斯也不會出手相助,有沒有能力,有沒有資源,最根本的是有沒有這種強烈的需求來修復,這我不看好。”張聚恩認為,若安-225如果壞了,不管是大壞還是小壞,可能只能維持現狀,很難再飛上藍天。
據烏克蘭國防工業公司消息,烏克蘭有意修復安-225,但修復這架運輸機將耗資超過30億美元,至少需要5年以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