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天縱、通訊員許國勝)湖北的大數據中心“引力倍增”,互聯網企業服務器資源逐步從“外遷”轉向“回流”。
元宵節后,位于武漢光谷未來科技城的中國電信中部大數據中心(武昌基地)三期項目開建,計劃2023年上半年建成投運,將打造國內領先的綠色節能型大數據中心,為互聯網企業在鄂開展業務提供“硬支撐”。
武昌基地地處中國電信五大高速環網匯接點,是中國電信在華中地區最大的自建A級(最高級)數據中心。基地一期于2017年投產,服務器機柜數1000個;二期于2021年投產,機柜3000個;三期規劃建設機柜2840個。
2月24日,記者在武昌基地看到,三期項目土地平整已完工,工人們正在開展鋪設電纜、架設網線等基礎施工。在二期項目的服務器機房,幾位互聯網企業工程師正在安裝服務器,機柜上的安裝槽口已經不太多了。
“近年來,到湖北部署服務器的互聯網企業越來越多,推動數據中心不斷擴容。”武漢電信智能云網調度運營中心現場運維主管張星說,一個機柜可架設10至14臺服務器,武昌基地2017年投產的1000個機柜,到2019年就飽和了,直接推動二期項目建設;二期項目2021年7月底投產的3000個機柜,不到半年又趨近“滿倉”,促成三期項目迅速開工。
武昌基地采用雙路由直連國家骨干網,出口帶寬突破5000G,帶寬延時小于2毫秒,網絡可靠性大于99.99%,吸引了騰訊、阿里、京東、金山等110余家國內知名互聯網企業入駐,微軟、蘋果等國際互聯網巨頭也來部署服務器資源開展業務。
6年前,因電價高,互聯網企業將服務器“遷出”湖北。本報于2016年4月25日曾刊發報道《湖北七成互聯網企業服務器外遷鄰省》。如何看待近年來的“回流”現象?
湖北電信專家黃一文表示,2016年8月湖北出臺互聯網企業電價支持政策后,陸續實施了電價市場化改革、5G基站電價優惠等一攬子政策措施,讓湖北的數據中心在中部地區持續保持價格競爭力。
同時,得益于湖北“光芯屏端網”產業壯大及互聯網消費升級,用戶低時延業務需求大增,需要互聯網企業將更多服務器資源部署在本地,提升網絡響應速度。
“湖北互聯網產業將迎來春天。”黃一文透露,目前國內武漢和上海的低時延業務需求最大,中國電信為承接武漢和上海算力需求,預計“十四五”期間湖北共需新增約13萬個機柜,武漢地區需新增約4萬個機柜。
據省發改委統計,截至2021年底我省大數據中心超過80個,機柜數14.5萬個,機柜數量占中部六省總規模的38%,算力居中部第一。
小貼士
服務器本地化,用戶上網更快
貴州、內蒙古等西部省份,大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更低,為何互聯網企業仍將部分服務器資源投向電價更高的中東部大型城市?
湖北電信專家黃一文介紹,用戶看視頻流暢、打游戲不卡、在線支付便捷,都需要互聯網企業服務器本地化部署。一般情況下,互聯網企業會將一些用戶下載量大、訪問次數多的應用(熱播電視劇、熱門游戲等),部署在本地服務器,提升用戶響應速度。
網絡傳輸量越大、互聯網應用越豐富的地區,服務器本地化率越高。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互聯網企業往往會重點部署服務器資源。近幾年,隨著湖北互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加上武漢在全國骨干網的核心地位,來湖北武漢部署服務器的互聯網企業多了起來。而西部省份的大數據中心因運營成本更低,更適合部署云存儲等對訪問速度要求不高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