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坪鎮沈溪村雷村組村民雷衍定,自2011年以來,每年自掏腰包購置苗木從廣東趕回家鄉植樹,其行為受到村民一致稱贊。
在沈溪村雷村組的進村公路旁,幾棵挺拔的樟樹撐起一片綠色的天空。這是雷衍定在2011年前種下的第一批樹,當年栽種的小樹苗,如今已郁郁蔥蔥,透著生機和活力。
雷衍定栽種的樟樹
雷衍定說:“這個樹是十多年前種的,現在長成了四五米高,我還想在這擺個凳子給過往的人休息乘涼。”
雷衍定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廣東務工,先后做過泥水工、建筑工、雜工等勞力型農民工,賺錢不多,但他有著愛家鄉的情懷,希望把家鄉建設成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村。自2011年以來,每年臨近植樹節時,他都會從廣東購買景觀苗木回家鄉,親自種植。10多年來,他相繼在進村公路旁、井邊、池塘邊、溝渠邊種下樟樹、柏樹、桂花樹等十余種樹木500余棵。
雷衍定
春意盎然,又是植樹好時節,2月22日,如今已是67歲的雷衍定照例帶著樹苗回到家鄉。這次的樹苗是通過女兒從武漢快遞過來的,樹種有銀杏樹、桂花樹、櫻花樹等5類36棵,準備將其種在村里的池塘邊。
? 雷衍定說:“聽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所以我想每年都種幾棵銀杏樹,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加好。”
?坦坪鎮沈溪村總支委員、文書雷陽鋒說:“我對他這個行為很支持,也很感動,他為村里面植樹,美化了村莊。”
?雷衍定從新聞中看到,很多村子種植銀杏樹,每到秋天,金黃的銀杏樹葉吸引了外地的游客到村里觀光留影,昔日的“銀杏村”成為了“旅游村”。他將目光瞄準了村里的機耕道,打算再用10年的時間將4千米機耕道打造成銀杏風光帶,以銀杏風光帶為媒,吸引外地游客來村里觀光。他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更多的村民參與植樹造林,為建設綠水青山,實現旅游興村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