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一起向未來
——校長共話新學期新思路新打算
陌上花開,楊柳吐翠,春風十里,萬物可愛。帶著春的訊息,新學期再出發“集結號”已吹響。
作為學生學習生活時間最久的場所,學校必然是育人主陣地。那么,新學期,學校如何在突出特色亮點、提升育人水平、落實“雙減”生效等方面上發力?一起來聽聽雞公嶺小學校長宋剛、萬州二中校長汪建德、萬州職業教育中心校長秦小濱暢談新學期新思路新打算。
凸顯校園辦學特色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學校教育需要活力。新學期,學校在辦學特色上有何新亮點?有什么創新舉措?
宋剛:集團化辦學是破解當前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們以拓寬集團教育視野為融合目標,搭建起集團內部的資源共享平臺、教師交流平臺、學生互通平臺,實現七大融合。在管理上我們提出了“一套班子、兩個校區、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運作方式,實行人事、經費、教學管理統一、資源配置統一、績效考核統一的“五個統一”管理模式。本學期,學校將通過豐富活動內容,促進白巖、天星兩個校區教學教研深度融合,建立研訓共同體,全覆蓋構建“樂享”伙伴,夯實結對教研,加大一對一幫扶力度。同時,啟動同年級團隊教師互換執教“樂享”,在對不同校區學生的切身體驗中加強研究力度,優化教育教學行為方式,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汪建德: 2022年是實施學校“十四五”規劃的承接之年,是萬州二中教育集團進一步發展之年,我們將推進詩意教育,突出辦學特色。特別在課題研究方面,將向實效、切實解決教學實際問題傾斜,真正確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爭取有一批重要課題立項并展開研究。同時,優化教育資源,堅持科技特色、書法特色學校的學校辦學特色,并建構起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體系,為學生量身訂做了各種活動課程和輔導課程,規范學生社團,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是要把通用技術的課程開設規范、常態化。
秦小濱:我校將以開展新時代中小學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申報為契機,提升學校黨建工作水平,提高黨員干部的示范帶頭作用,推動學校建設的全面開展,不斷增強學校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雙優”項目建設的推動提供組織保障。新學期,我校繼續深化電氣技術應用專業與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的合作,借助“智能制造人才培養與創新中心”,構建一體化的專業人才培養,提升專業水平。同時,加強文化旅游專業與志誠高爾夫、希爾頓酒店、燕山紅茶基地的合作,提高文旅專業的綜合實力。
抓實課堂教學主陣地 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新學期,學校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宋剛:新學期,新形勢,新要求,我們本學期將以“立德樹人”為中心,蓬勃開展以下活動:創新班隊會活動。文明學生言行,健康學生心理,激發愛國熱情,培養愛黨之心;紅色研學活動。走進萬州紅色基地,重走長征路,探索家鄉的紅色經典,尋根溯源;舌尖上的老萬州——六年十二道菜活動。讓我們萬州少年通過菜品的學習,將故鄉發展、祖國繁榮的輝煌歷程放在心中。作為全國優秀戲曲傳承學校,我們已經為全校學生打開了戲曲國粹的大門,本學期將進一步在全校開展普及型的戲曲傳承活動,讓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成為我校立德樹人的一面鮮艷旗幟,彰顯我校文化浸潤、價值引領的教育理念。
汪建德: 我們將從優化教師隊伍、精細常規管理、抓實課堂教學等方面入手,加強師德建設,轉變教師觀念,加強教學工作檢查及集體備課,提高教師素質,促進質量提升。新學期,將通過校本培訓、青年教師照鏡子課、教學基本功大賽、暑假骨干教師外出規培等方式營造濃濃的教研氛圍,讓教師參加教研活動時帶著問題來,活動后帶著問題走。并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培訓和學習,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學習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技能水平,更好地促進學校的發展。
秦小濱: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今天,我們將秉承“素養技術能力”的辦學理念,踐行“四化”建設。2022年,我們將以三峽移民文化為引領,加強學生的素養教育。通過講好百萬移民故事,推行“大河文化”,發揚“三峽移民精神”;通過開展社團活動,傳承“三峽石畫”、金錢板、竹琴等非遺文化,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完善學分銀行管理,將學歷教育、社會培訓與“1+X”證書、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多類學習成果通過基于標準的轉換體系,納入學分管理,支持學生的素質拓展與復合能力養成。
圍繞課堂精耕細作 促進“雙減”落地生效
近年來,黨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文件、政策,教育改革正向縱深推進。2021年是“雙減”改革元年,萬州認真做好“雙減”答卷上的“加減乘除”,“雙減”工作初見成效。新學期,學校將如何加強推進“雙減”政策的落地生效?
宋剛:大家都知道,“雙減”關鍵在提質,提質的核心在課堂。在新的學期里,我們以“減負提質”為宗旨,轉變觀念、提高站位,精編作業,細作課堂,服務學生,改進評價,努力做到:校園有溫度,教師有態度,課堂有效度,學生有靚度,奮力促進“雙減”在我校落地生效。減負的同時,增值課程結構。組建樂學課堂+樂彩社團課程體系,拓寬學生視野,真正做有生命力的教育。
汪建德: 雙減”被教育部列為1號督導工作,彰顯了國家頂層設計,堅決破除“五唯”的決心。我們將對標對表,修訂作息時間,整改課程計劃,提出“五度融合”“十六舉措”“求是作業”的具體辦法,積極進行“減負提質”探索,為教育賦能,為學生詩意人生奠基。在工作中,我們將以作業管理、考試評價、課后服務、校外培訓為重點,做細做精。大力推行“作業輔導+選修課程+藝體活動+社團活動”的課后服務模式,組建學生社團60余個,開設校本活動課程40余門,課后服務全覆蓋,學生發展多元化。
對接國際技能標準 確保高質量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礎,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新學期,學校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秦小濱:根據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中等職業學校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結合萬州區域人才需求,我們將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繼續深化電氣技術應用和文化旅游專業的國際合作的基礎上,推動強機械汽修專業技能標準與國際接軌。以巴哈賽車大賽為基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申報專業優秀職業教育項目,對接寶馬、奔馳等優秀德企聯盟,引進職業技能崗位標準,內化為專業實訓教學標準,達成汽修專業技能人才培養與國際標準的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