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3日,渝中區生態環境局舉辦2022年一季度新聞通報會。記者從通報會上獲悉,2021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2天、連續4年保持300天以上,臭氧污染濃度、超標天數“雙指標”降至近6年來最低;“兩江”渝中段地表水水質總體達到II類標準,大溪溝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聲、土壤、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連續多年保持環境安全“零事故”。
2021年,渝中加快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交通、綠色建筑;大力推進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核心區建設;嚴格落實能耗、水耗“雙控”制度;大力開展綠色社區、節約型機關創建,轄區4個社區獲評“2021年重慶市綠色社區”,數量位列全市前茅。
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渝中聚焦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聯防聯控,深化交通、揚塵、廢氣、油煙等污染防控,強化科技賦能和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努力讓“藍天常在”;嚴格落實全市總河長1號令、2號令、3號令和長江“十年禁漁”,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長+警長+檢察長+河段長“四長聯防”機制,常態化開展護河凈岸“四大行動”,近三年累計清理河岸垃圾930余噸、查扣漁具450余件;深入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成功創建2個市級、8個區級“無廢醫院”;加快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過38%。
2022年,渝中區生態環保工作有哪些重點安排?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渝中將全面完成燃氣鍋爐低氮排放改造,探索開展“兩江游”船舶尾氣脫硝治理,加大充電設施和碼頭岸電標準化建設力度,深入開展餐飲油煙污染全過程治理,優化完善(臨界)污染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機制,持續提升城市“氣質”;落實全市總河長令,深化河長制“四長聯防”,全面加強水源地風險管控,持續開展長江入河排口溯源整治,協助推進管網雨污分流、泵站改造提升,逐步控制溢流污染,守護“兩江清水”;深化“無廢城市”建設,重點圍繞“無廢醫院”創建,實施40余家大中型醫療衛生機構精細化監管,打通小型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收運“最后一公里”。
渝中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渝中區還將聚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一區兩群”對口協同發展要求;大力整治噪聲、油煙擾民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切實提升公眾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貫徹實施“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營造全民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