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渝中區確立“一年有效減輕、三年取得實效,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雙減”總體目標,明確“12345”工作思路,開展教育集團落實“雙減”政策大討論,研發《渝中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推行作業設計扁平化管理,實施“1+N”課后服務模式,研制《渝中區中小學教學常規管理辦法》,啟動“共生課堂”實踐探索,有效推動學校“雙減”政策落實落地。
2022年春季學期,渝中區將堅持“集團推進、校際互動、家校聯動、標本兼治、增質賦能”的原則,充分發揮減負提質增效主陣地作用的學校智慧,依托教育集團,以項目方式高質量落實“雙減”政策。
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聚力作業管理與研究。健全學校作業統管機制和教研評估制度,聚焦作業“時間控制”“難度控制”“成效控制”研究,探索實踐形作業共研模式,激活作業育人價值。
二是堅持需求導向,升級課后服務質量。規范課后服務常態化管理,健全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加強課后服務教研指導,科學整合課后服務與課程計劃,打造優質課程資源,滿足學生差異化個性化需求。
三是堅持質量導向,提高課堂教學實效。聚焦“雙減”背景下的課程創新和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對接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打造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共生課堂”教學新樣態,探索信教融合、智慧課堂新模式。
四是堅持評價導向,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深入開展城市核心區域教育評價改革創新實踐研究項目,創新實施全要素的綜合評價,探索以學校發展、學生成長為導向的“五育融合”評價體系,引領“雙減”更加科學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