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工儀式現場。
2月28日上午,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重點項目——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建設項目開工儀式舉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李靜,重慶工商大學黨委書記李志雄,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兼)王茂春,區委副書記、重慶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黃紅,重慶工商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孫芳城出席儀式。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主持儀式。
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項目位于廣陽灣片區通江新城,一期占地573畝,二期占地665畝,總建筑面積約58.6萬平方米,計劃建設工期24個月,估算總投資約44億元。新校區建成后,可容納學生約18000人,成為南岸區、重慶經開區重要的人才培育基地。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將集聚經濟學、管理學、工學、理學等優勢學科,整合國家智能制造服務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廢油資源化技術與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長江上游經濟研究中心、東南亞研究中心等35個科技部、教育部及重慶市科研平臺,服務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智能裝備制造、物聯網、生物制藥、生態環境保護、休閑旅游、都市生態農業等重點產業。
李志雄在致辭中說,新校區建設項目是重慶“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內容,是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是重慶工商大學建校70周年,學校將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與相關單位偕作偕行,著力建設功能齊全、結構合理、產教融合、研用一體的高品質智慧校園、創新校園、人文校園和生態校園。
黃紅表示,人才是加快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推動綠色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開工建設,是充分發揮高校學科、人才優勢,實現人才培養引進、關鍵技術研發、成果培育轉化、智能企業孵化等功能,助力高質量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重要抓手。南岸區、重慶經開區將全力推動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項目高標準建設,持續深化與重慶工商大學校地合作,結出豐碩成果。
區領導唐昕、劉丹文、游泳、張超林,重慶經開區領導王建華、譚昊、肖鼎光、譚厚江、陳松、侯宗權出席活動。
延伸閱讀
擘畫產教融合新藍圖 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2月28日上午10點半,在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項目建設現場,陽光映下點點金光,投射到整齊排放的工程機械上。“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只聽一聲令下,近百輛工程機械立即啟動,瞬間,呈現出一幅熱火朝天的畫面。
新校區需要“大天地”
今年是重慶工商大學建校70周年。
70年來,重慶工商大學從校園占地僅37畝的幾間校舍,發展到2000余畝的辦學規模。隨著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重慶工商大學積極探索,嘗試走一條新的道路:商工融合、多科協同、具有鮮明財經特色的發展之路。“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建設理念和我們不謀而合”。重慶工商大學黨委書記李志雄表示。于是,學校決定扎根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走向廣闊的新天地。
據悉,新校區規劃用地1238畝,規劃建筑面積58.6萬平方米,入住學生達18000人。該建設項目是重慶“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內容,是廣陽灣智創生態城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學校改善辦學條件的必要保障、提升辦學質量的必要舉措、更好服務地方發展的必要支撐。
智慧城需要“智創人”
人才是加快建設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推動綠色創新發展的重要保障。
2020年4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戰略部署。去年6月,南岸區、重慶經開區與重慶工商大學簽訂協議,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正式落戶廣陽灣智創生態城。該舉措標志著,廣陽灣智創生態城建設布局日益完善,同時也意味著,廣陽灣智創生態城未來的產業生態圈將形成“政、產、學、研”的產業鏈。
事實上,南岸區、重慶經開區與重慶工商大學淵源深厚、合作密切,“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和生態城發展理念相得益彰、珠聯璧合。“重慶工商大學茶園校區開工建設,正是充分發揮高校的學科優勢和人才優勢,實現人才培養引進、關鍵技術研發、成果培育轉化、智能企業孵化等功能,助力高質量創建廣陽灣智創生態城的重要抓手。”重慶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生態城需要“生態校”
記者從校區建設規劃看到,校園按照一軸(智慧綠軸)、一屏(生態綠屏)、兩芯(文化綠芯、活力綠芯)、五片區(教學區、生態活力區、生活區、運動區、眾創區)進行結構布局,在功能布局上充分尊重和利用純自然的景觀生態,使各功能組團面向風景展開,對地貌盡量減少人工干預,運用“融山留水”的策略隨勢賦形。建筑采取斜坡起伏的屋面,外觀高低錯落。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圖書館取山之形,層層疊疊,延綿不斷,生動詮釋出“生態”二字。該建筑采用曲形大屋面,仿若山體蔓延進校園,與景觀相融相生,將“工商精神”“工商文化”“工商智慧”傳承延續。
據悉,該校區位于廣陽灣片區通江新城,貼臨六縱線,周邊有良好的景觀資源、醫療設施、教育設施、居住配套、軌道資源、產業集群、商業配套。該項目以南山為背景,與銅鑼山脈平行疊翠,讓校園成為城市生態美麗的又一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