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澄江鎮五一村櫻花橘鄉農業公園內的櫻花陸續綻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賞花。近年來,澄江鎮堅持以資源定主題,以主題定功能、以功能定項目、以項目定實施的“四定”原則,高標準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以花為媒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都是去外面打工,現在在家門口開農家樂,自己當老板,雖然也很累,但比以前掙得多多了。”五一村村民劉昌田說。
據介紹,五一村位于縉云山和云霧山的山谷中,地處偏僻,基礎設施落后,作物種植單一且不成規模,多年來,村民收入和集體收入都增長緩慢。
近年來,五一村“兩委”結合該村風景優美、自然資源豐富、毗鄰溫泉景區的優勢,集約土地,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產業,走產業融合發展之路。五一村“兩委”成立了重慶櫻泉花香果樹種植股份合作社,實現土地統一集中使用,農產品統一管理銷售。在此基礎上,五一村穩步推進1200余畝櫻花橘鄉農業公園建設,打造以“四季有花賞、四季有果摘”為主題,集觀光、休閑、采摘、度假為一體的大型生態農業公園。
隨著農業公園的建設,以櫻花為主題的賞花觀光產業也在五一村發展得如火如荼。據村黨委書記黃勇介紹:“現在櫻花橘鄉農業公園打開了知名度,每到春暖花開的時候,都會有大量游客前來打卡。粗略估計開園期間每天接待游客超過4000人次。”
大量游客的到來不僅打響了五一村農旅產業的知名度,也為村民帶來了商機。今年70多歲的朱彩益住在櫻花橘鄉農業公園旁。一次偶然的機會,朱彩益在自家做飯,鍋里酥肉的肉香吸引了路過的游客,不少游客聞香而來,都想品嘗一下。受此啟發,朱彩益在園區外架起灶臺,現場炸酥肉,四溢的肉香引得游人食指大動,紛紛上前購買。朱彩益告訴記者:“游客最多的時候大概一天能賣近千元。”
不僅如此,五一村其他社和周邊柏林村、史家村、轉龍村不少村民也會利用旅游季節到園區周邊銷售自家的農產品。黃勇說:“城里的游客可以到我們村里品嘗原生態的綠色食品,村民們也能在家門口銷售自家產的農副產品,每戶能增收兩三千元。”
修通致富路 傳出李花香
“春暖何緣雪壓山,香來初認李花繁。”櫻花盛放為五一村帶來了增收致富的喜悅,無獨有偶,在澄江鎮上馬臺村也有漫山李花與之交相輝映。
每到初春三月,上馬臺村鐵廠溝社云霧香脆李園的2000余畝李花競相綻放,漫山遍野猶如春雪覆蓋美不勝收,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踏青觀賞。
據介紹,云霧香脆李園年產李子上百萬斤,是當地重要農業產業。但在幾年前,這里只有一條土路,村民外出十分不便。上馬臺村黨委書記彭純友介紹:“我剛來村里的時候,鐵廠溝的李子已經漸成規模,但是道路交通不便,公交班車班次也少,村民們只能自己肩挑背扛把李子運到鎮上賣。”
為了改變落后的交通現狀,2016年上馬臺村“兩委”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最終獲得“村村通”項目180余萬元,建設了1.8公里水泥路,極大地改善了云霧香脆李園的交通環境。路修通了,果農不用再自己背李子出來賣,經銷商把車開到家門口收購。
彭純友看到漫山遍野的李花,心里又有了主意。2017年3月份,澄江鎮在上馬臺村舉辦“鄉村文化旅游節”,既賣李子又“賣”美景,吸引游客到上馬臺村旅游踏青。很快,鐵廠溝的李花霸屏朋友圈,成為澄江鎮旅游產業新名片。
但隨著游客紛紛前來打卡、賞花,上馬臺村的交通短板再次凸顯。彭純友介紹:“之前修的水泥路只考慮了解決果農運輸李子的問題,但隨著游客的不斷涌入,交通問題再次出現。”于是,2018年,在澄江鎮支持下,上馬臺村又爭取上級資金,新建2.5公里草油公路,在云霧香脆李園周邊形成交通環線,基本解決交通問題。在鐵廠溝社經營農家樂的賴恒友告訴記者:“原來我在外面打工,聽說村里要搞旅游產業,我起初還有點不大相信。但隨著公路修通,每年春季來玩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家開的農家樂每天光吃飯就能接待近20桌。”
突破交通瓶頸后,上馬臺村“兩委”又在旅游基礎設施上下功夫,在李園新建了12公里旅游步道。下一步,該村還將打造廊庭、觀景臺,完善景區廁所,為游客提供更加舒適的旅游環境。
五一村、上馬臺村的“賞花經濟”是澄江鎮深入貫徹北碚區“大生態、大旅游、大健康”的戰略部署,全力推進森林養生、溫泉度假、鄉村旅游三大板塊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澄江鎮狠抓農旅融合發展,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打造美麗鄉村。接下來,澄江鎮將以爭創全國旅游示范鎮為抓手,實施“旅游+”戰略,念好“兩山兩園一條街”產業經,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