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社科聯系列理論故事節目《是這個理》第41期:《牧羊湖里沐春風》發布,該節目以社科專家的視角,講述了黃石市西塞山區牧羊湖小區的“蝶變”故事。牧羊湖社區是一個典型的人口密集型老舊小區,小區里都是六七十年代老企業福利房和房改房:留守的人越來越老,房子也越來越破舊不堪。短短一年時間,小區華麗轉身成為黃石新晉“網紅打卡地”。這得益于牧羊湖社區主動聽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真正做到了將社區治理與居民利益相結合。
《后漢書·仲長統傳》:“安居樂業,長養子孫,天下晏然。”從古至今,老百姓都渴望生活安定幸福,誰能讓大家過上安定的日子,就從心里認可誰支持誰。人民大眾認的“是這個理”,很樸素,理應成為當前我們政務服務部門的工作指針。社會向前發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必然的一個過程,也是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生活環境的迫切需要。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系統工程和接力工程。要切實把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轉化為推進這項工程的強大動力,在抓住“小切口”實現“大變化”中,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黨的溫暖送達千家萬戶。可喜的是,在全國各地,道路刷黑、燈光亮化、景觀綠化、口袋公園……各級政府部門把一樁樁一件件民生事辦好辦實,群眾的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觀,有效提升了生活品質,進一步贏得了民心,凝聚了更廣泛的奮斗合力。
“民有所想、我有所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黨員干部俯下身來傾聽民意,心通了,氣順了,民生事也就辦好了。同時廣開言路,汲取民間智慧,吸引廣大群眾參與城市建設,實現以人為本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合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生活環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更高層次的向往和需求,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稿源:荊楚網
文字:劉詠燕(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副教授)
繪圖:麥迪乃?庫爾班江(三峽大學醫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