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崔逾瑜、通訊員沈瑋)2月23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向全國推介51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恩施州咸豐縣、宜昌市夷陵區入選。
大冶市年產畜禽糞污量較大,近28%的耕地因礦冶發展土質受到污染,環境壓力凸顯。該市大力推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打通種養循環堵點,糞肥還田利用率90%以上,化肥施用量減少30%以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種養結合,養殖場戶、服務組織和種植主體緊密銜接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模式。推進耕地生產障礙修復利用工作,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總體合格率常年在99%以上,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產品安全的農業綠色發展之路。
咸豐縣發揮武陵山區生態環境優勢,緊緊圍繞破解傳統農業“大肥大藥”問題,做足特色種植“農藥減量”、果菜茶“肥料提效”、山地“土壤治理”、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文章,探索出一條丘陵山區農業綠色發展之路。當前,該縣肥藥使用量持續下降,土壤肥力結構更加合理,糞污、廢棄秸稈等有機資源得以充分利用。通過科學施肥用藥,水稻畝增25-60公斤,玉米畝增10-75公斤,馬鈴薯畝增20-120公斤,農產品產量和品質明顯提升,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達60余個。
夷陵區堅持生態種養,筑牢綠色生產體系,全年水稻綠色生產、稻油輪作、有機稻、稻鰍共作示范面積達10500畝;堅持生態管護,筑牢綠色質量體系,完善監測網絡,設立蟲情監測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土壤采樣點、氣象監測站等各類監測點329個;堅持生態科創,筑牢綠色技術體系,推廣“配方肥+有機肥”“施用土壤調理”“施用石灰”“噴施葉面阻控劑”等模式,全區14035.16畝安全利用類受污染耕地得到有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