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2022年3月2日,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對“口罩命案”中的殺人者郭文思執行死刑,其因殺害女友入獄被判無期,卻9次減刑,出獄后再次殺人的經歷,也再次引起網絡熱議。(據3月2日中國新聞網)
郭文思無疑是窮兇極惡之徒。他在戀愛期間多次對女友實施暴力,僅因對方提出要分手,就狠毒地將其活活悶死。在其父親的運作打點之下,被判無期徒刑的他,平均1年2個月左右就能精準獲得一次減刑,只坐了15年牢就逍遙出獄。出獄不到1年,他就因疫情期間在超市購物時,被排在后面的人提醒要戴好口罩,就將這位72歲的老人活活打死。如此暴戾恣睢,殘忍無良,說是社會公敵,都不為過。
“口罩命案”發生后,輿論很快對郭文思9次減刑出獄發出質疑,不需要有多專業的法律知識,但凡有良知,有常識的人都會問一句:怎會如此?郭文思殺害前女友,犯下的是故意殺人的嚴重罪行,無期徒刑已經是從輕判決了,一再減刑,依據何在,公理何在?
犯罪者入獄接受刑罰,既是為罪行付出代價,也是矯正行為,消除社會危害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改過自新”。而從郭文思出獄不久就又殺人的行為可以看出,松垮的減刑,不但未能讓刑罰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縱容和助長了犯罪者內心的惡。他們很快地滋生出“坐牢也沒有什么大不了,反正可以減刑”的狂妄想法,更加無法無天,給社會造成更大的威脅和傷害。
此案后續通報,讓人大驚失色,五味雜陳。幫郭文思打點9次違規減刑的,是其父親郭萬普,但他并不如網友所猜想的那樣,是富商巨賈或身處高位,其實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一名退休職工。他通過動用社會資源,各種吃請送禮找關系,竟然就能以一己之力,撈出一名無期徒刑犯,腐敗的侵蝕之力令人觸目驚心,真是“針尖大的窟窿漏過了斗大的風”!
而讓人們更為憤怒和焦心的是,如果不是郭文思劣性難改,再奪人命,他的違規減刑就會成為既定事實,公眾無從知曉和過問。這對無辜慘死的人們何其不公,簡直是將世道人心踩在了腳下,嚴重損害了司法的公信力;而換個角度想,如果司法嚴明公正,徇私舞弊之舉無處容身,那么至少郭文思還會在獄中服刑,72歲老人也不至于喪命在他拳下。
違規減刑之害,是讓惡人逍遙法外,讓好人擔驚受怕,讓整個社會缺乏安全感,喪失對法律的信任,不從根源上打擊整改,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振國法。
如今,郭文思被執行死刑,該案件牽扯出包括其父親在內的13名“幫忙”人員,全部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此案所留下的深刻教訓,絕不能隨著熱度的過去而被忘卻。
近年來,媒體報道了多起違規減刑案例,不少案件都與此案一樣,違規重、門檻低、頻率高,集中暴露了減刑緩刑制度的嚴重漏洞和監管空缺。監獄在減刑把關上,掌握了過度集中的權力,一旦被腐敗侵蝕,被利益誘惑,被人情動搖,很容易就層層失守,形成坍塌式腐敗,監督管理蕩然無存。
對惡的縱容就是對善的傷害,民意洶涌就是不僅要解決個案,更要根除亂象,不僅要斬斷為郭文思違規減刑的鏈條,更要根除整個司法領域腐敗滋生的土壤,以最嚴格的程序,最嚴密的制度,最嚴厲的處罰扎緊制度的籠子,壓實主體責任,強化對權力的監督,讓犯罪者得到應有的處罰,維護司法執法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