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旨在規范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活動,保護網民用戶合法權益,促進互聯網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規定》的出臺,既是對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濫用進行綜合治理的需要,也是對維護網民用戶權益,規范管理算法推薦健康發展的需要。
在被算法裹挾的時代,規范管理勢在必行。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深入發展,用戶大量個人信息和日常使用數據被攫取,盡管企業平臺通過分析行為習慣和喜好,能為用戶精準化地提供信息、消費等各類服務,但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大數據殺熟”、流量造假、誘導沉迷等不合理應用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煩惱。如部分電商、餐飲平臺,利用算法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施不合理的差別對待,對熟客進行更高收費,既破壞了網絡平臺的消費環境,也侵犯了消費者公平交易的權利。在被資本挾持的娛樂行業,“算法”更是成為了雇傭網絡“水軍”實施流量造假,制造熱點矛盾引發“飯圈”粉絲互撕的巨大“黑手”。近年來,針對相關“算法”導致的網絡亂象,中央網信辦等部門開展了一系列專項行動,在重拳打擊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持續維護互聯網用戶權益,確保清朗網絡環境,還需保持高壓態勢。
該《規定》共六章三十五條,從信息服務規范、用戶權益保護、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4個方面明確了具體工作措施和治理手段。如明確規范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的服務信息,既確保了作為責任主體的服務平臺,要建立健全技術管理措施和服務管理生態,也要強化了平臺應當堅持主流價值導向,積極傳播正能量,不得利用算法推薦服務從事違法活動或者傳播違法信息。再如明確用戶權益保護要求,既要維護用戶算法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也針對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對未成年人、老年人、勞動者、消費者等不同主體提供服務時要作出具體規范,不得誘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應當便利老年人安全使用、建立完善工作獎懲算法等,對于防止算法的濫用和保護用戶合法權益具有重要規范意義。
《規定》的出臺,正是國家看到了互聯網信息算法推薦服務背后的偏頗,當我們在網上看到的內容越來越偏離公正,偏離中立,其原因無不是被人為地或者是背后有算法在有意引導,那么就需要進行必要地干預,制定政策來限制某些算法對人的干擾,落實《規定》相關要求是推進算法綜合治理,規范算法推薦服務,維護網絡良好生態的重要舉措。目前,各相關職能部門已在著力完善治理體系,確立算法備案、算法評估等制度,對于違反規定,會被處以相關管理處罰和追究刑事責任。
誠然,面對無處不在的“算法”,建章立制的規范保障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還是我們要清楚了解自己的需求,在決策面前保持清醒認識,才能不被算法趁虛而入。
稿源:荊楚網
作者:王詞(宜昌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