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渝西都市報記者 鐘 梅)2月28日,記者從永川靜脈產業園了解到,今年4月,永川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項目二期工程將投入使用,污水處理能力可達350噸/天,屆時將更加有效緩解永川及周邊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壓力。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如何分類處理垃圾也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位于永川靜脈產業園的永川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占地面積約46畝,總投資約1.77億元,服務永川區、大足區、榮昌區等周邊區縣的餐廚垃圾處理。該中心采用世界領先的高溫厭氧消化工藝技術,對餐廚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按日處理300噸餐廚垃圾計算,每年處理餐廚垃圾約10.9萬噸,產沼氣約766萬方,發電約949萬度。
永川區餐廚垃圾處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餐廚垃圾采用“厭氧消化、熱電聯產”技術處理再利用,將餐廚垃圾進行油水分離,利用潲水油生產生物柴油,利用“潲水”進行厭氧消化生產沼氣,用于焚燒發電或生產CNG。項目一期設計處理能力150噸/天,于2019年12月25日投入試運行。今年3月,項目二期將建設完成。目前污水處理設施已修建完成,預計4月可接管道,污水處理能力可達350噸/天。二期工程的投用,將更加有效緩解永川及周邊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壓力,從源頭對餐廚垃圾進行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