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奎在永川區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
穩住農業基本盤 做好“三農”工作 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
常曉勇作工作安排 潘文峰文良印出席
本報訊(渝西都市報記者 彭禹喬)2月22日,永川區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區委書記張智奎出席會議并講話。他強調,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扎實落實中央及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決守住守好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著力穩住農業基本盤,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開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新局面,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區委副書記、區長常曉勇作工作安排。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潘文峰、區政協主席文良印出席。區委副書記蔡燾主持。有關區領導出席。
張智奎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高度出發,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形成了新時代黨的“三農”工作重要論述,是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過去一年,我們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實“三農”各項任務,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鞏固拓展,農產品保供能力顯著增強,鄉村產業提質發展,鄉村建設縱深推進,農村發展動力活力顯著增強,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市第六次黨代會召開之年,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對于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要深學篤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扎實穩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張智奎強調,糧食安全、耕地保護、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是我們穩住農業基本盤必須守住的底線任務。抓好了這三件大事,就抓住了“三農”工作的關鍵。要扎實有效做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要政治責任,著力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力整治糧食安全領域突出問題,有力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為全區穩定經濟大盤、穩住社會大局提供有力支撐。要從嚴從實做好耕地保護,全面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全面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全面提升耕地綜合產能,以最堅決的態度、最有力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重要任務,強化預警監測,注重精準施策,帶動群眾增收,有的放矢、分類施策地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好、拓展好。
張智奎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是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統籌布局、一體推進,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鍛長板、補短板、強弱項,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壯大發展鄉村產業,做優特色品牌,全力打造以茶葉、食用菌、名優水果和農產品加工業為特色的“3+1”農業產業體系;做大產業規模,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不斷優化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推動融合發展,更加注重貫通產加銷,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完善農產品營銷體系,深入推進農商旅融合,實施“數商興農”工程,打造綜合效益更高的全產業鏈。要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支撐,把科技創新擺在重要位置,全面推動種業振興,積極構建農業科技及推廣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動農業科技與農業發展深度融合。要進一步推進鄉村建設,堅持規劃先行,發揮好鎮街的節點作用,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不斷提升城市能級、改善人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切實維護農村安全穩定,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
張智奎要求,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細化措施,完善機制,形成合力,為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要強化責任落實,進一步健全完善鄉村振興組織架構,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推動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強化改革突破,堅持突出重點、積極穩妥、因地制宜,走深走實農村“三變”改革,發揮好農民主體作用,推動農業生產增效、農民生活增收、農村生態增值。要強化人才支撐,健全人才引進和培育政策體系,加強與在永院校合作,著力培育鄉村技術人才、培訓新型職業農民,積極外引回引優秀人才,著力打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家人才隊伍。
常曉勇指出,要切實筑牢糧食安全底線,扎實抓好糧食作物穩產增產、“菜籃子”產品供給和糧食流通儲備。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硬措施,嚴守保護紅線,提高耕地質量,確保占補平衡。要加強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銜接,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完善精準監測幫扶機制,增強脫貧人口就業穩定性,確保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鄉村振興有序推進。要加強產業培育和融合發展,推動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增效、農業“接二連三”發展、農業園區示范引領,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要加強鄉村建設和生態保護,抓好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讓人民群眾真正看到變化、得到實惠。要進一步激發動力活力,強化農業科技創新,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強農業投入保障,切實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動力活力。要抓好鄉村治理和基層基礎,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推動鄉村自治、法治、德治,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深入開展返鄉農民工創業行動,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
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各鎮街設分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