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閃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長租房市場發展受到業內高度關注。從去年兩會,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各級政府都對長租房市場發展予以鼓勵支持,為長租房市場發展提供了良好政策環境。
近年來,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通過對長租房的統一運營管理,在盤活現有存量住房,提供高品質單間合租房、整租房,解決居民住房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使機構化長租房已成為緩解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居住問題的關鍵抓手。
在市場發展的進程中,隨著人口流動帶來的租房需求增長,據《2021中國城市租住生活藍皮書》調研預計10年內的租房人口將近2.6億。但當前租賃住房供給仍以存量房為主,其中40%存在質量、環境、配套錯配等問題。租房需求與供給之間仍不平衡。
對此,瞭望智庫研究院副院長姜鐵英曾提出建議,認為要支持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在大力發展保障房的同時,2030年前在一線重點城市提高機構化長租房占比達15%以上。同時,應鼓勵多種形態擴大租賃住房供給,在超大、特大城市合理規范“起居室改造再出租”的模式。
所謂“起居室改造再出租”,在業內被成為“N+1”模式。普遍情況下,該模式出租方是專業機構,在一定標準下對起居室進行改造后,作為一間房單獨出租,在居住面積、消防安全、建筑要求上有多項標準。經改造的房間通常具備采光好、面積大的特點,也相對更滿足租房群體收入水平和他們所期待的租住需求。
實際上,“N+1”模式已經在上海、杭州、蘇州、武漢、成都等很多城市見效推廣,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支持政策和文件。
以武漢市為例,房管部門通過對該模式的合理運用,有效增加了租賃住房供應、降低了單位租金標準、減少租客居住成本,房東和租賃企業收入也得到了適當提高,實現了多方利益平衡。在業內專家看來,應進一步推廣武漢市在“N+1”發展上的經驗,在其他尚未開放該模式的超大、特大城市中,人口流入大、租房需求大的地區進行模式試點。
“有市場需求存在,就要有政策、有舉措來面向市場、平衡需求?!睂<医ㄗh,大城市在因城施策的同時,更要因人施策,更關注新市民租房居住的本質需求。此過程中,政府起到指導作用,以適當開放的態度鼓勵住房租賃企業進行模式創新,探索“N+1”試點的合理方式,才能進一步有序有效擴大租賃住房供給,確保租房者不僅能有房住,還能住的好,住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