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園煥發出新活力。
2月21日,在永嘉鎮竹海村毓青山上的一片茶林里,鎮黨委書記蔣東華、鎮長李小波正在了解春茶生長情況。
站在山頂遠望,層層梯土里茶樹郁郁蔥蔥,枝葉抽出了翠嫩的新芽。
“過去,這片茶樹由于缺少管護,逐漸衰老,沒有經濟效益。在發展集體經濟工作中,鎮里去年引進業主投入上千萬元資金盤活了茶園,建起了現代化的制茶車間,走出了集體和村民雙增收的路子。”李小波說。
在山頂,一個名為水南茶語的現代化制茶車間拔地而起。車間大門上方掛著銅梁區12號鄉村振興車間的牌匾。4個干凈整潔的制茶車間里,安放著一臺臺嶄新的現代化制茶設施設備。這些先進的設施設備通過流水線自動化作業,生產高品質的水南茶系列品種。
車間內外的墻壁上有精美的水南茶文化圖文,每道門的兩旁張貼著茶文化的對聯。一間茶藝室里,擺放著包裝精美的茶品和茶具,客人在這里可以自主泡茶、品茗。
值得一提的是,在車間外的一個小山坡上,拾級而上建有多間古香古色的茶亭??腿丝梢栽谶@里品茗,還可以遠觀茶山竹海的美麗風光。
竹海村主要開發水南名優茶。水南茶是宋元明清時代的皇家供品,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竹海村具有適宜茶樹生長的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它位于海拔800多米的毓青山上,終年云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地處山脊地帶,茶葉生長所需的散射光好;周邊是郁郁蔥蔥的竹海,生態環境優良,是生產水南茶的理想茶山。”茶場場長劉漢康說,鎮里非常支持企業的發展,幫助解決了許多困難和問題,推進了茶山的恢復和車間的建設。企業今年預計開發高檔水南茶20噸,產值將突破1200萬元。
“這些茶山由于過去沒有人收購,荒廢了許多年。現在業主接手后,通過改良品種和科學管理,樹勢恢復得很好,還新建了高品質茶園300多畝。”村干部說,茶園于2月22日正式開始采摘首批早春茶。在村里的組織下,100多位竹海村村民將參加采茶。他們平均每天有100元以上的工資,手腳麻利的有200多元。
茶山上還建有采摘體驗園,供前來的中小學生和游客認識茶樹、采摘茶葉,了解茶文化。
“永嘉鎮竹海村建立起高檔茶基地,盤活了荒廢的茶山,帶動了村集體和村民增收,為永嘉鎮依托農茶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創造了條件。”蔣東華說,下一步,鎮里將依托千畝高品質茶葉基地和萬畝竹海,抓好3000畝優質水果、筍竹基地、花椒、生態蔬菜等產業的生產和深加工,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