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人員銷毀收繳的禁用漁具
為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促進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根據市農業農村委等8部門通告,在每年3月1日0時至6月30日24時的禁釣期內,我區境內的涪江、瓊江、姬山河、古溪河、鷺鷥溪河、赤水河、白家河、雙江河、滑灘子河、姚市河、龍臺河、勝利河、塘壩河、復興河、平灘河、侶俸河以及三塊石人工運河(包括與干流水域一體的河汊水域,以水陸交界線為界)天然水域全面禁止垂釣。
連日來,區農業農村委聯合區公安局、重慶市潼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轄區內禁捕水域、漁具店、餐飲店、農貿市場開展專項整治聯合執法行動,落實長江流域禁捕執法協作共管機制。
“從今天起,到6月30日,禁止任何組織和個人在全區禁捕水域進行一切形式的垂釣……”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隊員正在涪江國家濕地公園廣場上向市民們進行宣傳。
活動現場,區農業農村委聯合區公安局、重慶市潼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通過懸掛宣傳標語、發放傳單等形式,向市民進一步普及“禁漁”知識,并向群眾展示收繳的禁用漁具。
“大家看我手里的這個擬餌(真餌)復鉤釣具,它的釣鉤數是7個及以上,屬于禁用漁具,是不可以使用的,一旦使用了這種釣具,不僅是收繳釣具,還可能會涉嫌刑事違法。”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人員一邊展示釣具,一邊向市民普及禁用漁具。
廣場上,工作人員將近期巡查收繳的禁用漁具逐一擺放在地上,隨著一聲令下,工作人員利用鐵錘、剪刀等工具將電打魚機、電捕一體機、地籠網、圍網、三層網、絲網、違規魚鉤等各類非法捕撈器具一一銷毀。
“進貨查驗的記錄一定要記錄完整、詳細,包括供貨商的名稱、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一定要把它記清楚,以便查驗。”在一家酸湯魚餐館內,重慶市潼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翻看著記錄,提醒餐館負責人。
為營造好“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市民不吃”的濃厚禁漁氛圍,多部門聯合組建的檢查組對區內的餐飲店館、農貿市場、漁具售賣點等場所進行逐戶檢查,多渠道開展“禁漁”宣傳活動。
今年是長江“十年禁漁”的第二年,為了確保“禁漁令”落實落地,切實加強全區漁業資源保護,有力促進漁業生態環境好轉,自2021年起,我區啟動漁政AI預警處置系統,同步開展禁捕水域的“四清四無”執法檢查行動。
記者在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控制室大屏幕上看到,該系統實現了我區禁捕水域的常態化管理,通過”電子眼“可以助力執法隊員解決非法捕撈行為發現難、取證難、反應慢等問題。
據了解,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攝像頭具備紅外夜視、自動巡航等功能,實現對重點水域的非法捕撈以及違規垂釣行為進行全天候、全水域、全時段的監控。同時,攝像頭可以自動識別、自動預警、自動推送,識別準確率高達90%以上。
據介紹,區農業農村委根據轄區禁捕水域實際情況,探索出禁捕水域潼南段智慧禁漁新模式,通過“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無人機全方位巡航”的運作機制,對全區466.45公里禁捕水域進行“四清四無”執法檢查行動,通過科技賦能“十年禁漁”,進一步推動我區“禁漁”工作再上新臺階。
截至目前,全區已建設29個高清視頻監控點位,組建34名護漁隊員,194名網格員,禁捕執法網格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下一步,我區將持續加強禁捕禁釣法規宣傳,強化部門聯動及區域聯動,嚴厲打擊違規垂釣及非法捕撈行為,斬斷黑色產業鏈,共同營造“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氛圍,確保全區天然水域水生生物多樣,水域生態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