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梓檸檬基地
重慶市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實驗室
游客打卡太安鎮玫瑰基地
蛇形村花園式庭院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蔬菜博覽中心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潼南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深入學習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新常態,開拓新思路,加大現代農業發展領域的改革創新力度,以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
推進園區平臺 建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2021年6月7日,重慶市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十萬級科研實驗室開業儀式在潼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舉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背景下,重慶市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潼南,建設起十萬級組培實驗室、20畝馴化溫室及500畝成品苗展示基地等項目,研究育種技術、開展種苗繁育。
據介紹,重慶市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蘇州瀧泮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的下屬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大型木本珍稀樹種種質資源的選育、研究、繁殖、種植、推廣的科技型公司,攻克和掌握了國際一流的細胞繁殖技術,擁有了包括中國龍橡在內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30多個。“公司現階段已完成近300個品種左右的航天荷花雜交育種,并建立完成近30個高附加值品種的無性繁育體系,涵蓋林向、碳匯、治沙、旅游、采摘等方面,該成果已領跑國內業界,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全面產業推廣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種源保障。”重慶市瀧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區農投集團高度重視種業科技創新,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按照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已孵化培育蔬菜、檸檬、中藥材、花卉、水產、經果林、用材林等種子種苗繁育的科研機構和企業。
“引進的蘇州瀧泮生物科技公司,在國內植物種苗繁育方面具有壟斷性技術優勢。目前二期項目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建成后將實現日產近10萬株種苗。”區農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鄭說,下一步,區農投集團將重點關注制種育種,開展脫毒種苗定向培養、瀕危植物培育、植物基因組測序、植物基因蛋白質表達等農業高新技術領域研究,將種子種苗打造成為潼南農業的新名片,助力鄉村振興。
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科研平臺的搭建為農業科技創新提供了必要的支撐。目前,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已掛牌成立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西南分院、南昌大學重慶研究院、西南大學渝西智慧中心、重慶市農科院潼南制種基地、重慶市中藥研究院潼南分院等科研平臺,正在落地華中農業大學瀧泮研究院。園區已培育形成“一站四院四中心”科研平臺,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國農機院西南分院、南昌大學重慶研究院、中藥材研究院潼南分院、國農鄉村振興重慶潼南研究院;市農科院渝西智慧農業研發中心、西南大學資源植物中心、脫毒種苗繁育中心、西南微酸電位液應用研究中心。全部開展試驗示范,以農業科技創新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引導農業向綠色、優質、特色和品牌化發展,形成了優質高效、充滿活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了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
以項目建設為引領 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春節上班不久,記者來到檸檬種苗繁育中心看到,已建成的脫毒母本園、一級采穗圃、二級采穗圃里,成功培育的脫毒檸檬苗長勢良好,基本都長到了1米左右。
“采用脫毒育苗兩年可出成品苗,比傳統方式可以提前一年左右,還具有長勢快,抗逆性強等優點。”中心技術員介紹。
據悉,常規的檸檬種苗普遍帶有黃龍病、裂皮病、衰退病等病毒,定植后容易造成植株矮化和落花落果,嚴重時還會導致整株死亡。為了確保種苗健康無毒,首先得進行脫毒處理。檸檬種苗繁育中心生產出來的無病毒種苗將嫁接在砧木苗上,砧木苗生長所需養分,由通過發酵、消毒等技術手段,使其無病無毒的特制營養土提供,保證了種苗的高純度、原有母株的優良性狀。
“我們生產的檸檬脫毒種苗,保持了尤力克原有品種的優良性,具有抗病性強,存活率高,長勢好等特點。”區農業科技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胡濤告訴記者,自2018年建成投產以來,已達到可年提供脫毒檸檬良種接穗200余萬枝,培育砧木芽苗140萬株,脫毒種苗達到60萬株,充分支撐了全區檸檬特色產業發展的需要。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推進農業發展的首要任務。除了檸檬產業,區農投集團同時對其他農業產業注重試驗示范,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在青云魚種站基地里,飼養人員正在給成群結隊的小魚苗投放餌料,目前各類親魚長勢良好據介紹,該基地主要養殖有青、草、鰱等7個品種的種魚,共計945組14280斤,生產各類魚苗1351萬余尾,特別是與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合作培育了優質鱖魚11萬尾,為優質魚苗的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恒溫庫南美白對蝦生物絮團全季養殖一期項目建成投運。“項目總投資147.82萬元,建成養殖車間1000㎡,成功實現對蝦工廠化養殖。”神禹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對蝦主要采用生物絮團養殖技術,確保實現“零漁藥、零抗生素、零排放”,并順利通過了BAP認證,可實現年產高品質對蝦約2萬斤、產值近100萬元。
區農投集團堅持以農業特色項目建設為引領,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充足的產業支撐。
做好農旅融合建設 扮靚美麗鄉村開新局
農旅融合對催生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實現生態宜居,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近年來,區農投集團將農業發展與鄉村旅游發展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農旅融合”提升農民收入,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戰略走深走實。
去年4月,在太安鎮罐壩舉行的首屆玫瑰花節會上,共接待游客1.2萬人,收入7.3萬元,一朵玫瑰花逐漸挑起鄉村振興大擔子。
山還是那些山,水還是那些水,但是越來越多的當地村民開始吃上了“旅游飯”。“來我們這兒游玩的人越來越多,村里很多村民都將自己的房屋裝修一新,辦起了民宿、農家樂,讓游客可以盡情的游玩。”
“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環境、休閑娛樂、養生養老、宜居宜業等方面的需求更加旺盛。”徐鄭說道,農旅融合就是在尊重農業產業功能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游資源,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游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進一步做實市級休閑農業旅游度假區,依托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打造集農耕文化體驗、生態農業觀光、果蔬采摘、鄉村美食體驗于一體生態農業產業鏈,把罐壩打造成日均客流量500人的市級旅游度假區。
農旅融合,來了游客,留住游客,就要讓村莊由內而外真正“美”起來。由區農投集團推進的蛇形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既定區域的工作,累計改造民房22戶、栽植綠化約8000㎡、改建石拱橋1座、新建生態停車場約200㎡、新建生態景觀亭1座,美麗鄉村建設格局逐步形成。
“現在我們村的環境,可一點不比城里差,環境好、空氣好,心情自然舒暢。”說起人居環境,67歲的王朝國老人倍感自豪,現在村里環境好了,來玩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大家的日子更是越過越紅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