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重要民生工程,我區在老舊小區改和管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新社區黨建格局和社區治理模式,多措并舉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和自治管理,鞏固了老舊小區改造成果,化解了“改造-破壞-再改造”風險,切實提升了廣大老舊小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共商共建老舊小區改造換新顏
“我們小區現在是越來越漂亮喲!這其中少不了小區那些黨員同志們的功勞,在小區成功改造這一塊兒做的大量工作,包括樓頂漏水、墻面、下水道疏通、路面,老百姓能得到實實在在好處,幸福指數大大提高。”家住嘉瑞花園小區居民的王婆婆,站在新改造完工的大樓下高興的對記者說。
大佛街道豆芽灣社區的嘉瑞花園小區在去年被納入全區166個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之列。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小區在社區黨支部的指導下,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將小區的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直管黨員一起編入臨時黨支部,作為小區改造工作協商事務主平臺。充分發揮黨組織宣傳引領作用,廣泛宣傳,積極動員,取得黨員群眾的支持。通過下發整改責令書、集中開會和多次入戶勸導對重點違建拆除戶做通思想工作,為改造工作順利進行打下堅實基礎。
“黨支部注重發揮轄區老黨員和無職黨員作用,組織黨員在改造中主動發聲、積極發力。在舊改行動中,黨員們主動在樓道內亮出身份,設立無職黨員責任區,帶頭清理樓道,主動與社區配合拆除違建,與網格員一起做好群眾工作,起到了明顯效果。”嘉瑞花園小區黨支部書記謝飛說道。
通過支部引領小區議事共商,嘉瑞花園小區居民迅速達成思想共識,順利實施了老舊小區改造,小區環境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我們引導參與改造的小區成立以居民黨員為骨干的居民自治小組,擔任‘紅管家’,全程參與改造內容確定、方案制定、過程監督、竣工驗收等各環節,使得改造工程順利進行,小區越來越美麗。”區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改造中,堅持“因區制宜”,多措并舉鼓勵社區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最大限度地滿足了群眾的實際需求,使得改造治理的效果不斷提高,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突出四方聯動老舊小區治理更和諧
老舊小區改造并不是“一次性服務”,而是服務管理的全面升級。為了不讓改造成果付諸東流,在老舊小區管理上,堅持分類施策,積極引導各方力量共同把小區管理好。對具有封閉式管理條件的老舊小區積極引進物業公司入駐管理,對單體樓、獨棟樓等不具體條件的開放式老舊小區組織居民按照自治管理公約進行自治管理,對情況復雜、無人愿意管理的老舊小區暫由社區直接代管,確保了每一個小區都有人管。
“平時只要有時間,我們幾個老伴就一起出來,看看有沒有可疑人員,有沒有安全隱患,居民還有什么需求。”雖然已經退休在家好幾年,但67歲的老王一直沒閑著。作為小區的樓棟長,今年春節期間,在涼風埡的佳城天下小區,戴著紅袖標的這名老黨員每天照常和同伴一起在小區里進行著巡邏。
記者注意到,佳城天下小區秩序井然,路面整潔,看不出一點“老舊小區”的樣子。為了推動黨員更好的服務各改造后的老舊小區,佳城天下作為黨建引領小區治理試點小區,成立了物業、業委會、樓棟聯合黨支部,推動黨員通過法定程序進入業主委員會,建立黨支部領導下的小區“四議”民主議事機制,讓小區治理有了“主心骨”,重大事項由業主委員會或物業企業提議,小區黨支部審議,三方聯席會議商議,業主大會決議。
“實施黨建引領物業管理,在佳城天下、嘉瑞花園等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由社區黨委指導,利用閑置公房,建立小區起黨建陣地,試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到所居住的小區報到,與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共同參與小區治理。”區住房城鄉建委物業監督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說,同時組建政策宣講、法治宣傳、家政服務、環境整治、文體活動等建志愿服務隊,組織黨員帶頭參與,帶動小區居民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有效解決了城市社區治理中服務不到位、自治沒效果、群眾不滿意等痼疾,老舊小區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