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汪子軼、通訊員曾里、郭姍姍)到2025年,建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新型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基本實現市場監管現代化,市場主體數量將由去年底的650萬戶增至850萬戶。
3月1日從省市場監管局獲悉,《湖北省市場監管“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近日發布,這也是我省市場監管工作的首部五年規劃。
根據《規劃》,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我省將重點營造寬松便利的市場準入環境,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推動質量發展水平全面提升,強化重點領域市場監管,構建新型市場監管機制,增強市場監管基礎支撐,推動湖北商事制度環境躋身全國一流,市場主體總量邁上新臺階,質量技術支撐能力走在全國前列,實現“一個基本建成、一個形成”,即到2025年,基本建成與高標準市場體系相適應、與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相匹配的體制基本定型、制度基本成熟、法治更加完善、效能顯著提高的市場監管體系,形成更優質的市場競爭環境、質量發展機制和市場治理格局。
按照《規劃》,到2025年全省市場主體數量將達到850萬戶,較十三五末期增長48%;主導和參與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3800項;湖北企事業單位、研究機構獲中國質量獎(正獎、提名獎)將達到20項,預期同比倍增;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以及藥品、醫療器械及化妝品評價性抽檢合格率將雙雙達到98%以上。
圍繞該目標,該《規劃》部署了200多項重點改革、90余項重要行動和30余項重大項目建設,包括創新推進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試行企業“休眠”制度,探索消費者集體訴訟等,開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萬千百”質量提升、“食品安全放心工程”10大攻堅行動等;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質檢中心、國家非織造布產品質檢中心、集成電路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等重點項目,助力湖北“51020”現代產業集群建設。
首部五年規劃聚焦“大監管”“大質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子軼 通訊員 曾里 郭姍姍
讓市場主體激揚新活力、質量發展邁進“快車道”、監管治理更到位……我省發布的《湖北省市場監管“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今后5年湖北省市場監管主要目標任務。
未來5年,市場監管如何護航群眾美好生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試行企業“休眠”制度
去年,我省市場主體總數超過650萬戶,實現歷史性突破。未來5年,湖北將再培育發展200萬戶,使市場主體達到850萬戶。
根據《規劃》,我省將營造寬松便利的市場準入環境。在準入方面,落實標準化規范化,建立辦理程序、審查規則、文書材料、數據標準、服務平臺接口統一的登記注冊新機制;無差別實施準入負面清單,清單之外無審批;在更多領域允許外資控股或獨資經營。
同時,我省將推進登記注冊便利化,推行無人工智慧審批;探索建立企業歇業制度,試行企業“休眠”制度,保證“休眠”期間企業經營資格和主體資格連續性;實施“市場主體增量提質”行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數字經濟主體培育”行動,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根據《規劃》,我省將完善公平競爭制度和實施機制,廢除與企業性質或規模掛鉤的歧視性準入規定和補貼政策,加大對平臺經濟“二選一”“算法共謀”、大數據“殺熟”、捆綁銷售等行為的打擊力度。
此外,我省將推動建立武漢知識產權法院,創建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試點示范區;鼓勵國外知識產權服務機構來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本省地理標志參與中歐等國際間地理標志互認。
打造一批計量“國家隊”
高質量發展,有賴高質量的產品和名響四方的品牌。
為此,我省將實施質量強省戰略和品牌強省戰略。“十四五”我省將深入實施“萬千百”質量提升行動,每年推動1萬家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1000家規模以上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培育100家質量標桿企業;滾動實施“一市一域、一縣一品”質量提升;培育發展100個以上全國知名“湖北制造”品牌、100個以上全國知名度較高的農產品特色品牌和地理標志品牌。
質量基礎設施,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根據《規劃》,我省將聚焦航空航天、北斗導航、光電子信息、海洋船舶、軌道交通、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領城,實施包括國家新能源汽車質檢中心、國家非織造布產品質檢中心等在內的28項重點工程,規劃布局一批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到2025年,建成一批國家級、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其中覆蓋全省、輻射全國的省級中心不少于10家。
探索產品“質量擔保”
近年來,人民群眾對消費安全和產品質量的期待不斷提高。如何讓消費者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
《規劃》稱,我省將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機制,探索健全產品質量擔保制度,鼓勵社會力量建立消費仲裁機構;探索建立消費者集體訴訟制度,支持消費者組織開展公益性訴訟;探索異地異店退換貨制度,力爭湖北參評城市在全國城市消費者滿意測評位次整體跨入全國第一方陣。
按照《規劃》,我省將強化重點領域市場監管,包括開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十大攻堅行動,特種設備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等。其間將健全省市縣食品安全監管事權清單,實行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等懲戒措施;創新市場綜合監管機制,運用大數據、互聯網、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大數據監管、精準監管、智慧監管和信用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