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蔓 通訊員 劉姍姍 簡杰
“現在患突發性耳聾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還有不少是十幾歲的學生。”今年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郭蓓提醒,熬夜疲勞、精神壓力大、用耳不當等是耳聾的罪魁禍首。
通宵打游戲,一覺醒來左耳聾了
家住黃陂的小馨今年18歲,上周周末,晚飯過后的她便開始戴著耳機打游戲,這一玩就到了凌晨5時。迷迷糊糊睡后,第二天下午,起床后的小馨突然覺得整個人暈乎乎的,左邊耳朵“嗡嗡”作響,其后,她驚奇地發現,左耳竟聽不清了,這才意識到聽力出現了問題,趕緊到武漢市中心醫院耳鼻喉科就診。
醫生分析,耳聾與她熬夜打游戲,再加上一直戴著耳機有很大關系。所幸的是就醫及時,經過改善循環、營養神經等系統治療后,她的聽力情況有所好轉。
“之前還接診過一個學生,每天戴著耳機聽歌睡覺,結果發現雙耳聽力中度下降,如果不改變長期戴耳機的習慣,就會發展成噪音性耳聾。”郭蓓介紹,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用耳習慣,是現在年輕人患突發性耳聾的重要原因。一些年輕人因為工作壓力大、通宵玩游戲、熬夜勞累等,導致人體神經功能紊亂,內耳受到刺激后會發生血管收縮、痙攣,出現缺血缺氧,以致聽覺器官受損,聽力突然下降。
耳鳴可能是“突聾”先兆
現在突發性耳聾的患者呈上升趨勢,而且越來越年輕。特別是在生活學習壓力繁重、過度勞累的情況下,更易誘發“突聾”,主要是內耳血管痙攣、阻礙,引起的缺血障礙,使得感覺聲音的器官供氧不足,從而影響聽力。由于我們平時是雙耳聆聽,而突發性耳聾多以單側聽力下降,所以很容易被忽視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突發性耳聾發病72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期,越早治療聽力恢復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盡早治療,拖延一周以上輕則聽力受損,重則永久失聰。
一半以上聽力損傷可避免
專家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樹立科學安全用耳的意識,年輕人聽力受損主要與不良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約一半以上聽力損傷是可以避免的。
平時避免長時間戴耳機,每次連續聽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最好用頭戴式耳機,比耳塞耳機的損傷小。年輕人要學會勞逸結合,避免熬夜勞累。患有感冒、鼻炎等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潛水和坐飛機,以免造成中耳炎;不要以為中耳炎只是小病就不用管,拖久了也會引起耳聾。此外,不要頻繁掏耳朵,以免鼓膜破損穿孔。平時要低鹽飲食保證睡眠,注意安全用耳,保護聽力。如果突然出現了眩暈、耳鳴、耳悶等癥狀時,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檢查聽力,以免造成不可逆的聽力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