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鎮福和社區的福新佳苑。記者 張常偉 攝
和林鎮和清社區組織開展“推薦一本紅書誦讀一篇經典回顧一段歷程”主題黨日活動。 記者 卿 清 攝
和林鎮和林村,村民在篩選生姜。 記者 黃夢云 攝
位于和林鎮和林村的火龍果種植基地,游客在采摘火龍果。記者 張常偉 攝
梁平日報記者 卿 清
2021年,和林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決執行區委、區政府工作安排,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在圓滿完成了“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基礎上,順利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加強基層建設 以黨建引領促發展
2021年,和林鎮堅持以高質量黨建促高質量鄉村振興,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主題活動,走出了一條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子。在和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不但有寬敞明亮的黨員活動室,還新增了便民服務中心、圖書室等功能場所,讓村民在室內室外都有了更好的服務體驗。
“社區的黨群服務中心很不錯,辦事大廳寬敞明亮,工作人員服務熱情周到。同時,標準化的黨員活動室讓我們黨員的日常學習、活動有了一個好去處。”和清社區黨員朱明高說。
黨建陣地,是增強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的基礎,在基層組織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為更好服務轄區居民,營造親民、便民環境,完善社區組織堡壘功能,和林鎮扎實推進黨群服務陣地規范化建設,完成和清、大沖等5個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升級改造,27個村級黨支部完善活動陣地,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功能齊全的基層黨群服務站點,更好地服務基層黨建工作和黨員群眾。
發展特色農業 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產業發展,特色是關鍵。2021年,和林鎮大力發展種植產業,推動村民走產業化、規?;?、基地化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近日,在和林鎮萬安村生姜種植基地,種植戶正在生姜地里用鐵夾鉗打姜窩,為接下來施底肥、下姜種作準備。“每年政府會定期安排農技人員開展生姜種植技能培訓,現場解答大家種植上的疑惑,讓農戶更安心。”萬安村村民屈仁秀說,“姜種好了,一畝田可以收入一萬多元,每年還是有賺頭。”
據了解,近年來,和林鎮以發展特色農業為抓手,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發展生姜種植3200余畝、優質水稻16500余畝、梁平柚3000余畝、清脆李300余畝,特色蔬菜6000余畝,進一步培育壯大獼猴桃、水蜜桃、紅心火龍果、楊梅等特色產業;發展規模種植及特色項目示范戶8戶、家庭農場4戶、龍頭企業2家。2018年,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頒發“和林生姜”地理標志商標,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和林生姜”為“綠色食品”。
盤活閑散資源 工貿經濟實現新突破
和林鎮綜合考量各村閑置用地、閑散勞力等因素,先后引進聯誼超市、智龍電子廠、世偉電子廠、紅瑞玩具廠到鎮里投資興業。服務扶持工商貿企業發展壯大,讓車間建在群眾家門口,讓群眾不出村就可實現就業。
近日,記者走進蔣蔣服裝加工廠車間,只見10多臺電動縫紉機整齊排列,工人們正在認真地縫合、剪線、換料、熨燙,一派繁忙景象。“我在這里上班,每個月能有2000元收入。最開始怕學不會,但是蔣老板很負責任,上崗前會安排老師給我們培訓,讓我們輕松上手。能在家門口就業,真的很開心。”工人徐路說。
今年34歲的蔣小梨正是這家服裝加工廠的老板,去年,他在和林村六組租了廠房,購買了23臺設備,主要從事襯衣、外套等上衣加工。
“現在廠里的銷售情況很好,我們也擴大了生產規模,過幾天,新購的機器陸續到貨,需要的工人也會更多,可以幫助更多村民在家門口就業。”蔣小梨說。
建設“四好農村路” 便捷群眾出行
走進平都社區,映入眼簾的是平坦又寬闊的瀝青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風景樹,每家農戶門前有花園式庭院,干凈整潔的街巷令人身心愉悅。一條條鄉村道路越來越暢通,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
“現在村里都鋪了瀝青路,出行很方便。”平都社區居民張同文說。
鄉村道路的改善,在便捷群眾出行的同時,也帶動了農村經濟發展。在輝潤農林休閑觀光采摘園,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就有市民、游客駕車前來采摘新鮮水果。“現在道路修到了果園旁,方便了游客來體驗農家生活,發展前景比以前更好了。”果園負責人官中福感受到了家鄉道路建設帶來的便利和希望。
和林鎮著眼“以路興產,以產致富”的目標,強化黨建引領,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產業路、便民路修到了山坡田野、林間村口,修到了菜地里、家門口,修到了致富產業發展的第一線、最前沿。
據悉,2021年,和林鎮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180余公里,全鎮交通實現農村客運到村70%覆蓋、“四好農村路”到組100%覆蓋、脫貧戶入戶道路100%硬化。
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2021年,和林鎮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突出短板,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各項重點任務。
為進一步提高鎮、村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完善鎮、村污水處理系統,優化農村生態環境,和林鎮總投資超4300萬元,實施場鎮雨污分流管網建設11.2公里,場鎮污水處理廠技改升級1個,新建村級污水處理站3個。
同時,圍繞“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和林鎮持續推動“河長制”落實,投資4400萬元完成場鎮段6.7公里龍溪河河堤綜合整治,項目的實施既有效提升了龍溪河的防汛抗旱能力,又為沿線群眾打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人居環境。
另外,和林鎮還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不斷完善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在4個村大力開展垃圾分類試點示范,建成市級美麗鄉村1個,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778戶。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大幅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展望未來,和林鎮將圍繞“綠色發展當示范、鄉村振興爭標桿”工作思路,抓好黨的建設工作、加快推進產業升級、促進鄉村振興、持續優化改善人居環境,擦亮群眾生活的幸福底色,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