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左小超、龐偉紅)3月3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中國非金屬礦行業礦物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落戶該校。實驗室由地大納米礦物材料及應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地大材料與化學學院等單位申報,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授牌,是我國非金屬礦行業首個重點實驗室。
行業重點實驗室是非金屬礦行業科技創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展高水平研發活動、解決行業基礎性共性關鍵技術、聚焦和培養一流科技人才、進行高層次學術交流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有助于推動我國非金屬礦行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非金屬礦行業礦物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聚焦我國非金屬礦產資源高值化利用與礦物功能材料制備的基礎科學問題,重點圍繞礦物微結構與計算、礦物表面改性及納米化、礦物結構調控與設計、礦物功能組裝及復合等四個研究方向,開展礦物資源制備高性能材料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術、新裝備的創新研究,推動礦物功能材料在生物醫藥、新能源、環境、健康等領域的工程化應用。
據悉,我國分布著92種非金屬礦產資源,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冶金、建筑、機械、農業等行業,最為常見的如制作陶瓷用的高嶺土,制作爽身粉用的滑石等。基于礦物的納米特性,在納米技術的加持下,科學家可以拓展非金屬礦產的應用產業和前景。如在生物醫藥領域,將直徑約幾十納米的天然埃洛石納米管作為腫瘤藥物的載體;利用非金屬礦物優異的理化性質,開拓基于納米黏土的新型微納機器的設計,探索其在藥物或基因載體靶向、腫瘤及炎癥診療、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等領域的應用。
“非金屬礦產資源種類多,應用廣,行業重點實驗室依托于行業協會,和產業、企業聯絡密切,科研方向聚焦,這些特點也有助于推動應用研究,促進科研成果轉化。”實驗室主任楊華明教授介紹,目前,實驗室已有的科研成果包括運用非金屬礦物制作高性能止血材料、抗菌抗炎材料、太陽能儲熱材料、能源催化材料等,在解決磷石膏資源化利用、廢水高效處理、生態修復及土壤改良、二氧化碳固定與轉化、廢氣治理等環境領域技術難題上也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