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今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于自然節令的反映。值此時節,氣溫回升春雷乍動,萬物復蘇后大地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驚蟄時節,是農民開始春耕的節氣,民間有著一些獨特的習俗活動,其中就包括蒙鼓皮、除蟲和吃梨。民俗里面傳遞的就是健康安全理念,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時節,安全便是一切幸福的起點。
“柳條搓線絮搓棉,搓夠千尋放紙鳶。”春天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然而,我們在享受大好春光,愉快放風箏時,不能忽視風箏線的安全隱患。因風箏線纏繞電線引發的線路故障,以及割傷、勒傷人等事件時有發生,因此要培養孩子安全意識,警惕這隱形的“空中殺手”。
放風箏時盡量在空曠的地方,并且遠離河堤、馬路和高壓線。在大風天氣要及時收線,遇到雷雨天氣也不可放風箏。除此以外,未成年人還要在監護人的看護下放風箏,如果風箏掛落在高壓線等具有危險性的設施上時,切忌擅自攀爬,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切莫因一時任性便“放飛”了安全。
除了要警惕風箏線,還需防范春困、火災、事故、溺水、雷擊等危險因素。當大家陶醉于大自然明媚的春光,體驗著游玩之樂,享受著親子時光時,安全問題不可拋之腦后。除了做好安全知識的普及,提高安全防范意識,還需要將意識轉化為孩子們安全防范的基本技能。讓孩子們提高自救自護能力,掌握正確的用電、用氣、乘車等方法,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和自救自護技能,面對危機的時候才能冷靜,正確果斷的克服危機。只有樹立了牢固的安全意識,提高了自身的安全防護能力,才能扎下堅實的安全“防護網”。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在安全的問題上,我們必須人人講安全、時時講安全、事事講安全。只有大家齊心協力,才能為孩子們的成長筑起生命的安全“長城”。
稿源:荊楚網
作者:彭心莉(宜昌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