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歆、通訊員熊心宇、聶銘靜)3月5日清晨4時許,天還蒙蒙亮,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烘焙實驗室里,兩位學生志愿者岳洋和徐可欣已經忙碌起來。
和面、揉面、醒面、上鍋蒸……一套程序下來,白胖胖的饅頭冒著熱氣出了鍋,蕎麥面也做得剛剛好,7時許,兩人將饅頭和蕎麥面打包好,在7時半準時送到7位環衛工人手中,“在常青花園社區工作20多年,能吃到熱乎乎的早餐,真好!”環衛工張大爺臉上掛滿了笑容。
武漢輕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弘馨傘·愛心早餐”項目于去年10月發起,招募到志愿者120余人,除寒暑假期外,每天風雨無阻為學校所在的常青花園社區7位環衛工人制作早餐,目前累計制作600余份愛心早餐。
“環衛工人大都自帶食物作早餐,但他們凌晨三四點開始工作,到7點早餐左右,自備的餐時已經涼了,我們想結合學院的食品特色,發起愛心早餐志愿服務項目。”愛心早餐項目發起人、大三學生席悅介紹,早餐種類包括小米南瓜粥、紅糖燕麥粥等5種粥品,掛面、蕎麥面2種面條以及紅豆餡的面包和饅頭,一周幾乎不重樣,每天的早餐也要留樣,保證環衛工人吃得安全、美味又健康。
“第一次做愛心早餐時,我不知道該用冷水還是熱水下面,南瓜也切得大小不一,經過幾次學習,我的技術提高了!”志愿者張子春笑著說,在實踐中不僅收獲到了環衛工人的贊許,還能反復實踐、琢磨工藝,這對專業學習本身也有很大的幫助。
去年冬天,常青花園環衛專班負責人給志愿者們送上了錦旗,3月4日,學院再次收到環衛工人送來的感謝信:“4點起床忙碌對誰而言都是一場硬仗,感謝你們的風雨無阻,我們胃暖,心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