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理晶
從2008年汶川地震接觸公益到親身參與設計、運營多個公益項目,最后毅然決定從醫院辭職,開始做全職公益人。武漢市江漢區青年志愿者協會會長陳玥投身公益事業已有十多年,陳玥說,之所以熱衷于公益事業,這與她從小的經歷密不可分。
“從記事起,母親就教導我,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陳玥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她印象中,父母一直是街坊鄰居眼中的“熱心腸”,只要誰家有困難,父母總會竭盡全力地去幫助。
父母的潛移默化,培養了陳玥的一身正氣。“我上學時在公交車上抓過小偷,在車禍現場救援過傷者,只要我看見的事,不自然就想管一管……”陳玥說。
2008年,汶川遭遇地震后,27歲的陳玥第一時間發動同事們捐款,這也是她第一次接觸公益。之后,她便開始參與設計和運營多個公益項目。“我之前在醫院工作,經常幫助愛心機構聯系受助患者,后來我慢慢覺得,有更多人需要我去幫助。”2017年,陳玥辭職創業,同步發起成立了武漢市慈善總會童心童愛基金,成立社工服務中心,開始做全職公益人。
服務了多個公益項目的她隨著對行業認識加深,從而創建青年志愿者服務中心。并先后組建“黨團先鋒”常態化志愿服務隊,在漢口火車站累計服務5169小時;組建關愛高齡獨居空巢老人的“小鳥暖巢”老青互助志愿服務項目,累計服務324小時;疫情期間,她也曾組織江漢青春防疫志愿者志愿服隊,給江漢區的21個核酸篩查點派遣志愿者242人次志愿服務,給江漢區防疫指揮中心社區防疫組派遣了14人數據排查專班志愿者組,進行數據人工排查工作48人次服務,總計提供290人次服務,2113小時服務時長。
3月3日,陳玥被評為2021年度“武漢市最美志愿者”,記者了解到,目前在陳玥的帶領下,1200多人的青年志愿團隊已累計志愿服務32257個小時,展示了青年志愿者的責任與擔當,也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