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最掛念的,就是母親河安瀾。”3月4日晚,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余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視頻采訪時說。
仲志余委員長期從事長江的規劃工作,30年如一日在外跑調研、看現場。今年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他圍繞長江資源利用提交了提案《關于推進長江流域風光水多能互補的建議》。
仲志余委員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手。盤活長江流域已建水電存量、謀劃風光資源增量、提升能源結構質量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
為此,仲志余委員建議:
挖掘已建水電站的發電容量潛力。建議國家能源局以三峽、丹江口等電站為試點,開展電站容量挖潛的可行性和經濟性論證工作;按照“一站一策”的原則,協調電力部門,開展必要的增容利用安全穩定運行試驗,研究輸電工程改造等配套工作的解決路徑。建立長江流域大型水電站實際發電能力的信息管理數據庫,聯合有關發配電企業出臺長江流域已建水電站新增容量認定的相關管理辦法,明確相關部門責任,盤活水電站的發電容量潛力。
統籌長江流域風光水多能互補發展規劃。為發揮規模效應,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空間和資源利用效率,建議由國家有關部委或具備跨省(直轄市)級行政區域協調權限的有關部門主持進行流域層面風光水互補發展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依托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湘西等大型水電基地的調節作用與輸電通道,統籌規劃周邊風電、光伏、抽水蓄能電站等的建設規模、外送方案與開發時序。
建立長江流域風光水聯合調度管理機制。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水利部牽頭,聯合交通運輸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及有關發電集團公司,建立流域風光水聯合調度共商機制,組織制定長江流域風光水聯合調度運用計劃,在有效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水電靈活調節作用,促進新能源并網消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輝 實習生 周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