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正輝
在廣闊無垠的蒼茫大地上,任何一座高山、一片平原、一條河流、一道山谷,都會留下了歲月的印痕。或是波瀾壯闊的江河,或是茂密幽深的山林,在時光的記憶中,許多遠去的背影和腳步,不經意間將故事深深書寫在平靜孤寂且毫無變化的春雨秋風夏陽冬雪里。當我們在斑駁雜亂的歷史深處尋找前人的過往時,總能發現萬里江山的每個角落,有著無數被世人忽略的點點滴滴。也許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在《大地的細節》一書中,作家聶作平從地理學的角度,對舊時人物和事件進行了深度還原和解讀,讓我們看到他們在特定歷史時期走過的千山萬水,而留有他們行跡的地方,無疑為他們的人生刻下了永遠無法消散的印記。
《大地的細節》一書的敘述方式和切入角度,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歷史讀物,作者沒有把視線和關注點局限于歷史人物的最終論定上,也沒有過多表達自已對歷史的思考和觀點,而是把眼光聚集在他們人生經歷的某一節點。通過詳盡記敘他們翻山越嶺渡江過河時的路線,讓讀者在了解歷史事件來龍去脈的同時,跟隨歷史人物的腳步,與他們一起體會那些沒有被忘卻的人間冷暖、世態炎涼和艱難困苦。無論孤忠的文天祥從南海到大都的漫長征途,還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在安陸、長安、南陽、揚州、涇縣的足跡,抑或是抗戰期間浙大西遷時在建德、吉安、宜山、湄潭等地的苦難日子,作者都能從細微之處切進的歷史的縱深之地,勾勒出一幅史實故事與地理環境相互交織的圖畫,并從不為人所注意的細節中,導引出歷史的翻云覆雨和波譎云詭。
作者在敘述歷史人物和事件時,沒有簡單地堆徹枯燥的原始資料,也沒有沿用別人的學術觀點,他以灑脫沉郁的文筆,對歷史事件作了生動完整的描寫,為讀者還原了一個真實、全面的歷史瞬間。為了使文字擺脫對歷史的過分依存,作者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穿行于祖國的大江南北,深入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地區或山村,或是搜索被史學家遺漏的故事,或是從自身感受中探尋歷史的介入方式,并把敘述的重點落在地理方位上,落在故事發生的具體環境中,通過對每一條路線的梳理和自然風物的摹畫,讓我們找到了探究歷史源流的方法和路徑——在任何一處湖泊高山或原野密林中,也許都有著我們未曾發現的歷史故事和步履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