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勇
視頻剪輯 陳勇
通訊員 宋俊初
3月4日上午,孝感市孝昌縣花西鄉聯盟村廣店衛生室里,63歲的村醫王明輝給一位村民測完血壓后,打開電腦,繼續錄入村民的健康檔案。
今年,是王明輝在村衛生室的第40個年頭。1982年退伍后,這位部隊上的軍醫回到了家鄉廣店,開始給村民們看病,鞋子跑爛了無數雙,摩托車騎壞了好幾輛,如今,兒子和老伴都去了孝感,他還在村里堅守。他說,現在還在村里的大多都是老人小孩,“他們離不開我”。
老村醫曾是部隊軍醫
說起王明輝,在廣店無人不知。“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小到一兩歲的孩子,很少有人沒找他看過病的。”村民們說,衛生室條件有限,小病藥到病除,大病及時轉診,不管什么病,幾乎都要先找王明輝看一下。
但除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村里人大多不知道,這位在廣店給村民們看了40年病的老村醫,曾經是部隊上的軍醫。
1976年,王明輝高中畢業后,上了一年多衛校。1978年,王明輝應征入伍,在沈陽某部隊成了一名光榮的軍人。因為上過衛校,他被分到了衛生班。
因為勤奮好學,技術過硬,王明輝很快當上了衛生班班長。
1982年,王明輝退伍回到了老家廣店。雖然有更好的出路,但王明輝仍然選擇了留在老家。“這里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我想用我學到的知識,給村里的父老鄉親看病。”
就是這么一個樸素的念頭,支撐著王明輝一干就是40年。
最開始是步行到村民家里看病,“不管是誰,只要身體不舒服,打個招呼他就來了。”后來,他買了手機、摩托車,仍然是一個電話就來了。
當鄉村醫生很清苦,王明輝平時還要種田。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靠替人看病來賺錢。“村民們都不富裕,能讓他們少花一塊就盡量讓他們少花。”王明輝記得,他看病收得最少的,連看病加拿藥,只收了三塊錢。
“花錢少,病好得快。”這是村里人對王明輝一致的評價。村里不少人在外面工作,身體有點不舒服,還會給他打電話,在縣城上班的,甚至會開車回來找王醫生。
“村里的人還需要我”
陽春三月,陽光轉暖。廣店衛生室門外的田野里,油菜花開出了一片金黃。給來看牙疼的李婆婆遞過一盒藥,王明輝不放心,再次叮囑:“一天三次,飯后再吃。”李婆婆給了錢,滿意地走了。
王明輝回到辦公室里,打開電腦,開始錄入村民的健康檔案。
“廣店人最多的時候有一千七八百人,現在留在村里的只有三四百人了。”王明輝說,他現在的主要精力,是負責村里的公共衛生。
“誰有糖尿病,誰有高血壓,都得做好記錄,定期上門檢查。”王明輝說著,開始給記者介紹起電腦上錄入的內容:“這個彭樹蘭,有高血壓,上次是2月15號到她家里量了的,沒有癥狀,控制得比較好。”
雖然已經63歲了,且一直扎根在村里,但王明輝用起電腦來駕輕就熟。“一開始也不是很適應,但手記的檔案必須要錄入電腦,不得不學。”王明輝說。
臨近中午,王明輝這才離開衛生室回家,他還得自己做飯。“老伴在孝感帶孫子,我一個人在家。”
受王明輝的影響,兒子在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了醫,畢業后在孝感成家立業,現在在孝感市中心醫院進修。幾次讓王明輝和老伴到孝感去,老伴去了,王明輝卻一個人留在了村里。
現在村里的年輕人,大多都在外面工作,留守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雖然人少了,但王明輝覺得,留在村里的人,更加需要他。
“老人到外面看病不方便,身體狀況也不如年輕人,留在村里的,更需要注意健康問題。”王明輝說,現在的廣店,更加需要自己。
吃完午飯,這位頭發花白的退伍老軍醫,騎著他的摩托車,趕往另一位村民家。“該隨訪量血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