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高偉
視頻剪輯 高偉
通訊員 盧貽斌
“他身高只有1米54,雖然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卻成了幾百萬人民解放軍的排頭兵……”3月5日,在湖北石首市公安雷鋒文化館,20多個留守兒童正津津有味地聽學雷鋒志愿者湯龍講述雷鋒的事跡。
“這是全國公安系統首家雷鋒文化館,館內現藏有近5000件橫跨半個世紀學習紀念雷鋒的藏品,其中有多位雷鋒生前戰友、全國學雷鋒先進人物簽名題字藏品。”館長盧貽斌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開館5年來,有5萬多人從全國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當地的中小學生都前來接受教育,成為社會各界學習雷鋒的精神家園,而雷鋒精神也在當地生根發芽。
捐獻四千藏品建雷鋒文化館
雷鋒身前戰友的簽名的明信片、不同版本的雷鋒故事書籍、各種各樣的雷鋒胸章……3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位于石首秀林派出所內的雷鋒文化館,館長盧貽斌說起一件件藏品的來歷幸福而又激動。
盧貽斌的父親是一位抗美援朝老戰士,兒時他時常翻閱父親的戰爭日記,并愛收集閱讀英雄人物書刊,年輕的戰士雷鋒是他最敬佩的人物。
上世紀80年代,盧貽斌走上了收集以雷鋒為主題的紅色藏品之路,盡管他工資微薄,但家人稱他“ 不講吃穿住行,也要花大錢買紅色藏品”。
2003年,盧貽斌來到石首市公安局擔任了一名“不在編”的新聞宣傳員。2006年,盧貽斌專程到湖南望城區雷鋒鎮參觀了雷鋒故居和雷鋒紀念館,他得知紀念館退休多年的老館長雷孟宣是雷鋒兒時伙伴、遠房親戚時,四處打聽到地址后上門拜訪,聆聽雷鋒少年故事。
2015年12月18日,雷鋒七十五周年誕辰紀念日前夕,盧貽斌受邀赴沈陽參加紀念雷鋒研討會。“會議期間,我結識了雷鋒生前戰友喬安山、薛三元,雷鋒生前輔導的小學生陳雅娟、孫桂琴、張雅琴等,得到了他們對他學習收藏雷鋒的關心和支持,受到了莫大鼓舞。”盧貽斌回憶起來幸福滿滿。
在尋找雷鋒成長足跡的道路中,盧貽斌參觀多家雷鋒館后立下決心,將家中四千多件雷鋒藏品拿出來,創建雷鋒文化館,讓大家了解與雷鋒相關的故事。
2017年3月,在石首市公安局黨委的支持下,全國首家公安雷鋒館——石首市公安雷鋒文化館在地處城區中心的繡林派出所正式建立。
“春節以來,每天的參觀者絡繹不絕,既有學校組織的學生,也有行政企事業單位開展黨建活動的黨員,還有回家過年即將外出的鄉親。”盧貽斌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如今雷鋒文化館不僅成為石首市公安局隊伍建設一張“名片”,更成為社會各界學習雷鋒的精神家園。
爭做傳承雷鋒精神的種子
“學習雷鋒好榜樣!”3月5日,20多個留守兒童在湯龍的帶領下,在雷鋒文化館內雷鋒塑像前學唱雷鋒歌曲,嘹亮的童聲在館內回蕩。
在雷鋒文化館影響帶動下,石首市公安局湯龍等10名青年民警組成了學雷鋒志愿者宣講團,利用休息時間到學校進社區宣傳雷鋒事跡,宣講道德與法制。
與以往學校上法制課不同的是,“學雷鋒,守護你”平安志愿者宣講團宣講形式新穎,結合抖音等新媒體,多了互動環節,同時與參觀雷鋒館相結合,讓學生們近距離聽警察叔叔上一堂雷鋒叔叔故事和文明禮儀課。
“單位在雷鋒館專門給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湯龍告訴記者,宣講團成立后已走進校園宣講100多場,他們還走進社區、鄉村和企業,將傳承雷鋒精神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心田。
“我們公安民警不僅要帶頭學雷鋒,還要爭當傳播雷鋒精神的種子,將雷鋒精神廣播到社會各界。”石首市副市長、公安局長鄧鵬程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新民警上崗前接受培訓的重要內容便是參觀雷鋒文化館,唱雷鋒歌曲,讀雷鋒日記,寫學習心得,將學雷鋒精神扎深于腦海,打牢于心底。
“警察叔叔,你還記得我嗎?如果不是上回你耐心開導我,解開了我的心結,使我振作精神考取了高中,也許我就沒有今天!”正月十六,正在石首建寧高中擔任開學安保任安的馬馳突然見到曾經幫助過的女生小文,迎面驚喜地喊道。
長著一副娃娃相的馬馳是繡林派出所的青年民警,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更多還像個沒長大的孩子,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常為他的婚事操心。“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把群眾的瑣事當成自己的家事來辦,你的心就能和群眾貼在一起。”馬馳“自然”成為一名學雷鋒志愿者。
“雷鋒生前當了多所小學校的輔導員,幫助祖國花朵健康成長,我是一名警察立足崗位學雷鋒,也要以警察之力幫助更多未成年健康成長。”在平常的辦案中,馬馳發現一些未成年人游走在法律邊沿,他作為有心人立即成立了“馬警官未成年人和反家暴保護崗”,用他對父老鄉親的真心和真情,呵護著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使遭受過家暴的弱者有了“安全傘”。
社區580雷鋒驛站惠及群眾
在石首市橋南社區,有一家580雷鋒驛站,曾擔任社區網格員的沈雨是負責人。
2012年,在外地經商的沈雨回到石首,是雷鋒文化館最早的志愿者,她將業余時間全都奉獻給了公益事業,走遍了全市鄉鎮福利院,用一片真愛溫暖著老人心田。
南岳山社區居民熊某因車禍導致高位截癱臥床20年。從2014年至今,沈雨經常給熊大哥送生活用品藥品等物資,力所能及幫助他的生活,每年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沈雨都會買好生活用品登門看望。每年熊大哥生日,沈雨都會買蛋糕去為他過生日,每年大年初一,她都是先去給熊大哥拜年后再回家給自己的媽媽拜年。
新冠疫情爆發后,因疫情防控,福利院在春節期間禁止探望,沈雨便在年前為熊大哥購買了上百元皮膚藥品和慰問品,提前來給熊大哥拜年。熊大哥深深感受到世間的真情與溫暖,逢人便說,“我碰到了活雷鋒!”
在雷鋒文化館的支持下,禁毒志愿者劉克香學習雷鋒對群眾春天般溫暖為榜樣,對曾迷茫毒海立志要痛改前非的吸毒人員伸出愛之手,組織他們創辦“愛回首洗車服務部”,通過自食其力勞動,告別昨天,回歸社會。
汪陸鋒是落崗社區的片警,也是雷鋒文化館的一名志愿者。從小,汪陸鋒就很崇拜雷鋒,父母給他起名“陸鋒”,也是希望他能夠學習雷鋒,弘揚雷鋒精神。
“有困難,找小汪”,是汪陸鋒印在警民聯系卡上六個醒目的字,這是他對社區居民的諾言,也成了他時時刻刻服務群眾的動力。汪陸鋒手機上存著3個精神障礙患者家人的手機號碼,每天都要詢問吃藥情況,定期為他們送去口罩。患者鄭某海不愿意吃藥,汪陸鋒天天上門,硬是和他成為了朋友,從最開始喂他吃藥,到后來開始主動吃藥。
有人說,社區里都是家長里短和婆婆媽媽的事,可汪陸鋒在社區警務室一干就是近十年。汪陸鋒說,公安機關就像一臺運轉的機器,每一個部件都重要,每個人都要干一行愛一行,當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