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立春,湖北日報1版推出“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專欄,湖北日報客戶端同步推出專題,介紹每個節氣的流變遺存,科普節氣知識,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
立春,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是萬物復蘇、生機待發的時節。農諺有“春打五九尾”或“春打六九頭”之說;又有“‘春打六九頭’,不種芝麻就吃油”之說。對此,父輩們的解釋是,遇到“春打六九頭”的年份,芝麻、油菜等油料作物會獲得大豐收。當然,其科學性有待論證。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是先輩們在長期的農業實踐中對不同時節的氣候特征和農事活動的驗證和總結,為后人科學耕種、提高農業生產率作出了積極貢獻,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雖然已邁向以機械化和高科技為標志的現代農業時代,但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仍具有指導意義,對弘揚傳統文化具有現實意義。
湖北日報開設“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專欄、專題,邀請專家學者講解二十四節氣相關知識,既是普及農耕知識,提醒農民朋友搶抓農時,科學耕種,“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是傳播農耕文化,讓公眾了解農時農事,學習農科知識,關注三農,感悟傳統文化之美。
“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專欄、專題,為受眾播下一粒農耕文化的種子,雨水中積聚力量,驚蟄中萌芽生長。
網友 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