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入學前,我就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職業是一名‘護糧人’。”6年前,95后施雪琦填報了浙江農林大學定向委培生計劃,成為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名學生。現在她已入職委培方杭州余杭區糧食收儲有限公司一年有余,成為一名糧食質檢專員,為糧食保管員們提供質檢數據,用以判斷糧食是否宜存。
這樣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余杭糧食安全管理人才招引的創新探索。近日,浙江農林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現代糧食產業學院)和余杭區糧食收儲公司,就糧食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院校共建培養“護糧人”,讓“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正式落地余杭。
未來,雙方將建立定期溝通協商機制,深化科學保糧、綠色儲糧和數字化應用等領域產學研合作,并合作共建教育教學實習實訓基地。比如,浙江農林大學將為余杭區糧食收儲公司定向委培專業糧食管理員,在糧食新員工、管理人員等各層次的“全領域”教育培訓方面提供幫助。
“這樣的模式能為我們招聘到專業的糧食安全管理人才,做強糧食管理隊伍力量。”余杭區糧食收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隨著老一輩糧食人的陸續退休,糧食安全使命落在了新一代人肩上,但在實際招聘中,高學歷專業人才比例偏低,一定程度阻礙了藏糧于技的有效推進。他說:“像施雪琦這類的人才,在大學里就考取了中級保管員證書,這是普通保管員入職一定年限后且考取了初級保管員證書后,才能考取的專業技能證書。”
目前,已有兩名先行先試的委培生入職余杭區糧食收儲公司,入職后便在公司舉辦的技能比武大賽中獲得單項獎項。接下來,余杭區糧食收儲公司將根據保障糧食物資安全需要,以不同崗位技能要求,與更多的專業院校、科研院所、教育機構開展合作共建,“訂單式”引進護糧人才,形成糧食安全管理智庫。同時,通過開展員工培訓、建立激勵機制等方式抓好糧食安全管理員隊伍建設,助力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共護國家糧安,守好大家的“飯碗”。
(記者 王麗娟 余杭微融圈 洪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