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鐘晨 通訊員 黃倩文)規模性減稅降費是宏觀調控的關鍵性舉措。近年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疫情的巨大沖擊,湖北省出臺多項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確保政策紅利直接惠及市場主體。2021年,湖北省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制造業升級、中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展,推動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據統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300億元,約占年度稅收收入的比重5.7%。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助力全省經濟重振和高質量發展。
減稅降費效果取得顯著成效
有力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施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按100%比例、其他按75%比例稅前加計扣除,允許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促進了企業將減少的成本用于研發、技改等再投資。2021年,全省社會研發投入總量超1000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7.9%,占工業投資比重達47.1%,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明顯減輕制造業和小微企業負擔。落實增值稅增量留抵退稅和企業購買設備器具一次性稅前扣除政策,提高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實施小微企業所得稅再減半優惠和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由3%降至1%等政策,釋放了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有力促進了市場主體活力提升。2021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0.2%。規模以上小微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2%,高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個百分點。41個工業大類中39個實現正增長,31個行業保持兩位數增長。
持續激發增加市場主體活力。實施普惠性制度性減稅,加大優惠力度,有力支持了全省企業穩定崗位和生存發展,企業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為全省經濟重回“主賽道”、實現“全年精彩”預期目標積蓄了力量。據統計,截至12月底,全省市場主體達到647.58萬戶,同比增長13.3%。其中,新發展市場主體112.46萬戶,增長53.9%。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97家,新增數量為近五年最高。
部門協作推動政策落實
政策精準兌現,確保紅利直達快享。服務社會公益事業發展,上線省級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網上認定平臺,讓公益性社會組織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免稅資格申請和認定。全面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常態化、便利化、一體化服務措施。通過新聞發布會、政務網站、新聞媒體、直播平臺、宣傳手冊等開展宣傳,將減稅降費“禮包”真真切切送到納稅人繳費人身邊。
注重跟蹤服務,及時為企紓困解難。注重用好地方稅政管理權,明確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對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按規定稅額標準的40%征收城鎮土地使用稅,進一步支持制造業發展;依據契稅法授權將契稅適用稅率由4%調減至法定最低稅率3%,減輕企業用房用地成本,進一步釋放減稅紅利。建立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效果跟蹤評估機制,圍繞重大稅制改革、重要財稅政策、重點熱點問題,組織各地定期調研政策實施情況,深入企業進行走訪調研,分析研判減稅降費政策影響,研究提出政策建議。會同稅務部門依托大數據云平臺,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宣傳輔導標簽體系,主動甄別、精準篩選符合優惠政策享受條件的納稅人繳費人,“點對點”“一對一”及時精準推送稅費優惠政策,不斷加深服務精準化程度。
規范涉企收費,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全面落實中央降費政策,在《湖北省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上刪除“港口建設費”收費項目,停止征收“港口建設費”,將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標準降低20%,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切實增強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獲得感。及時調整《湖北省及省直部門和單位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清單》《湖北省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確保清單之外無收費。目前我省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7項,政府性基金項目19項,全部為中央設立。
稅費優惠政策將繼續給力
2022年,國家部署實施組合式規模性減稅降費政策,省財政將精準發力,落實好積極財政政策。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大力促進企業科技創新,不斷為市場主體加快發展注入活力,確保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此外,省財政還將采取多種措施推動財力向市縣基層下沉,堅持依法依規組織稅費收入,確保減稅降費在提振市場主體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擴大有效投資、拉動終端消費、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