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日是第23個全國“愛耳日”,當天,長沙縣婦幼保健院舉辦了一系列以“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向群眾普及聽力健康科學知識,提高群眾的愛耳護耳意識,增強全社會聽力殘疾預防能力。
“醫生,我寶寶老喜歡用手撓耳朵。”“我的耳朵里偶爾嗡嗡作響,你幫我看下是什么毛病。”“我寶寶耳朵里好像長了個小坨坨,又不敢碰。”在長沙縣婦幼保健院內,耳鼻喉科的醫生為有需要的群眾進行義診。活動現場,不時有群眾向前問診,醫生詳細詢問癥狀,認真察看外耳情況,為有需要的群眾進行免費的耳鏡檢查,給予防治建議。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在現場維持秩序,向來院就診的服務對象發放愛耳護耳宣傳資料。
“這個耳朵毛病困擾我有半個多月了,一直也沒重視,正好碰上醫院搞愛耳日活動,醫生為我做了檢查,幸好沒有大問題,外涂點藥就會好。”廣生塘社區的劉先生說。
多措并舉,營造愛耳護耳濃厚氛圍。除義診活動外,長沙縣婦幼保健院創新形式,通過專家直播、健康宣講等方式,組織了線上、線下愛耳護耳健康知識科普活動,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愛耳護耳意識和能力。
據統計,本次系列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100余份,為40余位群眾進行了義診及健康指導,200余名群眾參與了健康知識學習。
縣婦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羅平暉介紹,在兒童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感染性疾病(腦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耳毒性藥物、頭部外傷、噪聲及中耳炎等是導致聽力損失的主要因素。遺傳性聽力損失如大前庭水管綜合征,也會因感冒發熱或頭部碰撞等在兒童期出現聽力損失。因此,0至6歲的兒童每年應進行一次聽力篩查。
羅平暉指出,如果發現孩子有拍打、抓耳部等動作,或有耳癢、耳流膿等癥狀,或有對聲音反應遲鈍等表現,請盡快到醫院耳科檢查聽力。有時感冒后耳鳴可伴隨聽力下降,如果孩子主訴“耳朵嗡嗡響”,應予以重視,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