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武漢經開區軍山新城,加緊建設中的武漢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雛形初現。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通訊員 張敏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通訊員 孫亞云 彭宇 張墨
3月10日,在武漢經開區軍山新城,華中首個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項目現場一派忙碌。搶抓晴好天氣,建設者正操作攤鋪機,對部分測試區路面進行瀝青鋪設。
“10個測試區已基本完工8個,余下2個測試區正在收尾,其中賽道部分等待合適氣溫開始攤鋪瀝青。”中建二局湖北分公司武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項目黨支部書記徐容介紹,經過15個月緊張建設,武漢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項目已完成工程總量95%,預計今年6月全面竣工,7月投入試運行。
武漢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是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基地重要項目之一,主要用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檢測、認證等服務。項目總投資40億元、規劃用地面積1312畝,包括十大場景測試區、四大實驗室群,以及一條F2級別國際賽車道,是全球唯一的T5級測試場與F2級賽道相結合的測試場。
其中,10大測試區包括高速及極限性能測試區、自動泊車測試區、極端環境測試區、城市交通場景測試區等,可模擬各種不同的行車環境,以測試車輛的反應和性能。比如在極端環境測試區內,車輛會在下雨、刮風、雷電、冰雪等天氣條件下行駛;在城市交通場景測試區,車輛會遭遇車流量大、交通堵塞,以及應對突發狀況等問題;而在自動泊車測試區,駕駛員下車后,車輛會根據車位情況自動停車。
在極端環境測試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看到,兩個長約250米的白色建筑體并排而立,十分醒目。
負責項目管理的武漢新興汽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常志雄告訴記者,其中一個是極端氣候環境倉,雙向四車道,可模擬“雨、霧、雷、電”等極端氣象條件,讓車輛在極端氣候環境下通行測試。另一個雙向兩車道是信號遮蔽隧道,用于模擬智能網聯汽車在隧道內的信號遮蔽測試,以最大限度對自動駕駛汽車進行開發驗證。“目前,環境倉和隧道均已基本完工,正在啟動設備安裝,預計7月投入試運行。”
測試場內,總長約4.3千米的F2賽道雛形初現,靜候“刷黑”。這是中部首條F2級別國際賽車道,既有直線加速道路,還有多個不同半徑的彎道,可進行極限工況測試、性能測試、急轉彎盲區測試和5G遠程駕駛測試等,也可以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競賽活動、F2方程式賽車競速比賽。“未來將引入法國勒芒拉力賽等國際賽事活動,實現賽車運動和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功能相互融合。”常志雄說。
施工技術人員介紹,國際賽車道標準嚴苛,測試區場內大部分地基的沉降必須控制在5厘米以內,對施工工藝提出考驗。“沉降必須均勻,測量賽道內任意一點,4米范圍內高差不能超過3毫米。”為此,建設者一改傳統施工模式,采用國際先進的3D攤鋪技術,將攤鋪精度提高30%以上,最大程度上避免后期路面的不均勻沉降。
據悉,作為湖北省、武漢市重點工程,武漢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場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邊緣計算、平行駕駛等先進技術,建成后不僅填補我國中部地區沒有國際賽車場的空白,為武漢及周邊省市的汽車廠商提供試乘試駕、性能測試、新車發布等多種服務,促進汽車運動和汽車產業的聯動發展,更將成為我國第一條建設在天然河畔、有效節約土地資源的生態型國際二級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