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李店村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施工現場,平整的田土、路基、水渠已基本成形。400余畝撂荒土地變“良田”,滿地金黃、稻花飄香的豐收景象,將從愿景變為現實。
據了解,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李店村耕地提質改造(旱改水)項目選址于潘塘街李店村和桃源村。一直以來,兩村土地碎片化較嚴重、水利設施薄弱、田間道路不通暢,村民生產成本投入大、收益低,越來越多的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大部分土地處于閑置狀態,荒草叢生。為從源頭上幫助當地村民增產增收,潘塘街因地制宜實施“旱改水”的發展思路,將地勢高低不平和產出效益低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產水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眾收入,讓鄉村煥發蓬勃發展活力。
該項目規模400.269畝,核定項目概算476.18萬元,由武漢市新洲區政府投資。主要建設內容由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五大工程組成。其中土地平整347.62畝,土壤改良347.62畝,新建排灌農渠2574米,新建泵站2座,坑塘整治6口,新建田間道路2039米,硬化道路1467米,種植農田防護林1755株。另安裝泵站設備2套,變壓器1臺,路燈式滅蟲燈37座。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施工,項目總體形象進度已經超過90%,完成了土地平整240畝,塘堰整治6口,新建農渠2560米,翻水樓28座,新建水泥路1540米、田間道1966米,新建泵站2座,并已完成泵房及機電設備安裝。項目完工后,將大規模種植水稻。
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實施后,將有效改善該區域的灌排條件,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勞動成本,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改善農業生產、農業生態環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勝、通訊員覃佐丹殷潔余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