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王博璨 李欣
36歲的胡虎,臉上架一副眼鏡,沉穩,靜氣。從一名小鎮青年,到加入盛隆電氣,逐漸成長為帶領團隊拿下近億元訂單的營銷老總,胡虎始終堅持“穩扎穩打,誠信待人”。此間,他不僅收獲了事業上的成功,更收獲了一份堅定的信念:堅持終身學習,以便隨時接受市場的檢驗。
胡虎近照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胡虎在盛隆電氣總部大樓接受了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記者的采訪,暢談了他加入盛隆電氣11年以來的所思所想、創業心得。
守拙
1986年,胡虎出生于湖北省棗陽市興隆鎮的一個農村。這里地處棗陽東部,常住人口不到5萬人,向南十余公里便是盛隆電氣的發祥地王城鎮。
年幼時,胡虎的父母在老家承包果園,后來搬到鎮上改做副食生意。曾有湖南籍的租戶借他家的房子釀造白酒,租戶返鄉前,將工具和手藝留了下來,從此胡虎家的生意里便多了釀酒一項。
“釀酒的過程非常得辛苦,需要人時刻盯著,”胡虎回憶,“小時候每當放寒暑假,我都會和兩個姐姐一起給家里幫忙。”
幫忙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父親以誠待人的經營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胡虎。“十幾歲時覺得父親的一些誠信經營的舉動很笨拙,直到自己開始做營銷,回頭思考,才發現這是‘大智若愚’的表現。”
除了誠信之外,胡虎還從父親身上學到了待人接物的技巧。“通過觀察客戶身上的細節,我能快速分析出他想買什么酒、能承受什么價位,這對我后來做市場非常有幫助。”
年少的經歷,在胡虎心里種下了一顆“闖市場”的種子,靜待發芽的那一天。
尋路
2008年,從機電一體化專業大學畢業后,胡虎進入武漢一家公司做技術工作,月薪3000多元。當時他和同學合租在光谷大道的竹林熊村,日常閑談中,在盛隆電氣做商務工作的同學,向他介紹了盛隆獨創的“群體老板制”。那是他第一次被盛隆模式所吸引。
后來,因為父親生病的緣故,胡虎辭職回家,“呆了一個多月”。在這段時間里,胡虎認真思考了自身未來的發展。他已經走出了興隆鎮,但若想留在武漢這座省會城市,需要更大的舞臺,創造更大的價值。
這時,同學介紹過的盛隆電氣,再次浮現在胡虎的心里。他抱著“親眼看一眼”的想法,拜訪了后來成為盛隆創業十二公司總裁李平,與后者長談了兩個多小時。李平以自身經歷現身說法,向胡虎介紹了盛隆電氣的制度、文化,以及自己在盛隆開拓市場的前前后后。
聽君一席話,胡虎對盛隆電氣的印象,由模糊變得清晰。他在那一刻意識到,盛隆就是那個“契合自己需求”的公司。
胡虎在青海湖
“我堅信,通過努力和學習,自己也能成為百萬乃至千萬訂單英雄,”胡虎笑著說。
2011年,胡虎正式加入盛隆電氣,跟著李平踏上市場之路。
解惑
技術是跟產品打交道,而營銷是與人打交道。為了盡快適應兩者間的差異,胡虎在剛進入盛隆電氣的半年里,積極參加公司組織的業務培訓。
“因為我是技術出身,產品、技術方面是我的長項,所以我把精力重點放在營銷環節,學習商務禮儀、談判技巧,還有公司的文化和產品等等。”
2011年下半年,胡虎開始正式接觸市場,嘗試參與了幾次投標,“但因為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沒有跟蹤后續,也就沒了下文。”
客戶在哪里?
這是那時胡虎思考最多的問題——同期加入公司的同事有些已經“開花結果”,而自己雖然也在學習,也不斷地找新的項目做報價,但就是沒有收獲。“后來想想,盡管我確實很努力了,但努力的方向錯了,相當于做了無用功。”
同事的成功對比自身的挫折,一方面讓胡虎感到失落,另一方面又給予了胡虎信心。“我能確認在盛隆的前景是光明的,只是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歷練。”
2011年底,李平在武珞路寶通寺附近的一個住宅項目需要人現場執行,安排了胡虎負責。
執行這個項目,補足了胡虎在思維方面的短板。“我之前是電力工程師的思維,但業主的需求是全方位、全鏈條的,包含更多的內容。”通過與業主方不斷地交流,胡虎第一次意識到,“技術的需求,不完全等于市場的需求”。
這也回答了他此前的困擾:做市場,不是只要問客戶在哪里,而要探求客戶的需求是什么,除了技術,還有服務、工期、為客戶賦能等等……這些都需要考慮到。
云開
2012年,帶著從項目執行中學習到的實戰經驗,胡虎重新上路。
那一年暮春,胡虎在報紙上看到京東計劃在東西湖區投資建設物流園的新聞,決定前往工地陌拜。彼時地鐵6號線一期尚未通車,前往東西湖需要“轉好幾趟公交,偏一點的再轉中巴車,剩下的路靠步行”,一趟“大概三四個小時”。
到了東西湖后,胡虎卻找不到項目的準確地址,“因為還沒有開建”。之后他用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經歷了幾番周折,才從京東商城武漢辦事處找到了該物流園的項目經理,那也是京東物流園在武漢的一個員工。
最終,憑借盛隆電氣優質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率先接觸的優勢,胡虎成功拿下了物流園臨時用電的訂單。那是胡虎的第一個訂單。第二年,該項目正式用電的訂單也被胡虎拿下。
誰無暴風勁雨時,守得云開見月明。
之后,胡虎穩扎穩打,先后與蘇寧電器、唯品會等國內知名企業達成合作,并在2014年成功躋身盛隆電氣“千萬訂單英雄”。
次年,胡虎與比亞迪首次展開接觸。“當時他們不知道盛隆的實力,前后溝通了大半個月,才愿意讓我們做方案。”后來,雙方在臨時用電項目上達成了合作,然而,在執行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
是自費解決、加速推進,還是按部就班、拖延工期?
胡虎沒有猶豫,自掏腰包解決了問題,只為確保工程如期完成。
通過這次合作,胡虎與比亞迪建立了“初期的互信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將合作規模逐漸擴大。憑借誠信的服務、專業的能力和背后盛隆強大的實力,胡虎得到了比亞迪深圳總部的認可,進入了總部供應商庫,一路追隨比亞迪近年來快速擴張的腳步,參與到全國各地的項目。
2021年,胡虎帶領不到5人的團隊,拿下了近億元的訂單。
回顧一路以來的成長經歷,胡虎總結:“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接受市場的檢驗。”
風雨之后,方見彩虹。在盛隆電氣學習了11年后,市場留給胡虎的考題,他已能完美作答。
幸福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