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通訊員 吳曉 趙銀斐 陶火應
植樹節,不僅僅是植樹,今年的主題拓展至學習樹木養護知識。
種樹容易,養樹難。12日,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栽下一棵樹,給予它生命,更為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呵護人間草木;從栽樹到養樹,人人都能踐行,實時愛護花草樹木,這或許是植樹節的要義。
1、 養護植物學問多
主城區經過多年義務植樹活動,能植樹的空間已非常有限,所以多為養護實踐,栽樹多在遠城區。
今日上午(12日),漢陽琴臺綠化廣場內,50名市民朋友參加植樹節活動,栽樹和養護樹木的熱烈氣氛,和氣溫一樣飛升。
琴臺廣場,市民給櫻花樹掛黃色粘蟲板
該廣場高級技師秦鳳先給大家講解海桐球的栽植要領,大家將海桐球輕輕放入樹穴中,再培土澆水,適當修剪后更為漂亮。半小時的功夫,10棵海桐球入駐琴臺廣場。
移步晚櫻區,市民朋友欣喜發現花苞已形成了,“如果氣溫持續保持昂揚的態勢,估計3月底就要提前盛放了。”秦鳳說,此時咱們學習開花前施肥,對花兒們可謂助其一臂之力。
“首先松土,再以0.8米為半徑,繞著樹根用鏟子挖出三個點位。”秦鳳邊示范邊講解,如果離樹根太近,會被燒壞,挖得越深越好,盡量與樹根同深度,然后再施有機肥。
新洲舉水河畔,栽植一片池杉林
隨后,秦鳳拿出一個個黃色板子,“這是干啥用的?”市民望女士問道。秦鳳解釋,這個黃色粘蟲板可是櫻花的護身符,蚜蟲、螨蟲、粉虱等害蟲,此時,正是第一代蚜蟲高發期,每棵樹上請掛一個。
下午,這些黃色粘蟲板上果然收獲了密密麻麻的害蟲。
月季四月份也要開始它的花樣年華了,此時施肥最佳。秦鳳又帶著市民朋友給廣場內的樹狀月季施肥、澆水。
視角轉向經開區湯湖公園,這里也是學習養護知識的場所。“這棵樹叫做柞木,行道樹上不太常見。”該園相關負責人熊育劍給來參加活動的朋友科普知識。 來自寧康園社區的王女士帶著她的孩子來此,給一株胸徑40厘米的樟樹松土、施肥,“希望孩子從小就有一顆愛綠護綠的心。”
市民徐先生告訴記者:“看著公園花草漂亮,沒想到和養小孩一樣,需要細致體貼的養護,真是收獲滿滿。”
2、多栽植鄉土樹種
鄉土樹種,是一個地方的地標。
大人揮鍬鏟土,小孩穩穩扶住桂花樹苗,這是今日(12日)在新洲舊街段山村植樹畫面。
新洲段山村栽植桂花
前來栽樹的是新洲區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有意思的是,會員們來村義務植樹的熱情感動到段山村2名小學生,2名學生主動幫忙植樹,黃可可同學邊扶樹邊說:“我們爸爸媽媽都在外打工呢,我來代他們出一份力,為村里添一份綠。”
兩小時,312棵桂花樹已落戶段山村,多年后,這里會成為知名的桂花村嗎?
不僅是段山村,在舉水河灘,昨日(11日)多了一片長2300米、寬30米的池杉林,共計5000株池杉。“咱們新洲漲渡湖就有一片網紅池杉林,希望將來這里也能成知名打卡點。”萬先生滿懷期待。
這是遠城區栽植樹木的一個縮影。
11日上午,黃陂區李家集街龍王尖遺址,迎來一片生機,參與植樹的市民朋友將3000多株楓香、欒樹、桂花等栽植于此。蔡甸嵩陽林場,這里也有多家單位組織員工來此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為林場多添一份綠;江夏的義務植樹點在安山上涉湖濕地保護區,為生態濕地回歸自然添一份力。
植樹節已過,但愛綠護綠的行動應在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