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陳希
通訊員 吳曉 趙銀斐
每年植樹節,是公布綠化成績單的時刻。
12日,武漢市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2021年武漢市綠化狀況公報》:2021年,全市新增綠地1002.8公頃,相當于5個武漢園博園大小;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82平方米,相比2016年的11.21平方米,增加近4平方米。
2021年開始,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大力打造“濕地花城”,讓市民樂享濕地之城的江湖風韻和四季花海的獨特氣質。
濕地,鳥兒們的天堂
《公報》著墨最多的是濕地花城:2021年當年,已完成編制濕地花城五年規劃及實施方案,建成黃塘湖公園、金銀湖公園二期等20個湖泊公園,提升堤角公園櫻花園等特色花卉公園,打造巡司河、徑河等水岸花溪,讓水岸花景成為江城的靚麗風景;依托山體公園、湖泊公園建設環山、環湖綠道102公里;全面啟動武漢動物園綜合改造、市屬公園改造提升、常青5G公園、光谷生態大走廊等一批亮點工程;并精心打造了江漢路步行街、平和打包廠、曇華林等5條“花漾街區”。
漢口和平打包廠變身花漾街區
口袋公園雖小,內涵豐富,分布在三鎮,給大家忙碌的生活按下暫停鍵,貼近市民,最為親民。
去年,武漢市利用拆遷地、邊角地、道路隙地等“巴掌地塊”建設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園103個,完成建設知音湖大道、鳳凰湖環路等76條林蔭路建設107.7公里,完成江岸區新三巷社區、江漢區郵三社區等105個老舊小區綠化提升。
光谷天成北雅北側口袋公園
“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就是就近遛娃的好去處。”住在尤李村唐女士說,新建的口袋公園能讓擁擠的生活環境透透氣。
林蔭道是武漢人夏天的最愛。
武漢林蔭路的招牌不僅僅是解放公園路和東湖南路,東西湖區臨空港大道、漢陽清川大道等行道樹也長勢旺盛,不久也將成為所在區的林蔭路招牌,行道樹樹種的選擇與栽植也更側重“林蔭”二字。
老舊小區綠化提升,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小區變花園,幸福生活如花開。
低碳環保也出現新變化。2021年是全民義務植樹40周年,全市共舉辦455場(次)義務植樹盡責活動;全省首批碳中和林基地在武漢設立,可通過植樹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正在建設的光谷生態大走廊
當然,家門口的綠意越描越濃,現有的自然森林資源正加大保護。
武漢全面建立“四級林長+護林員”的全覆蓋責任體系,將山體、森林、濕地等生態資源全部納入保護管理。